26833-85-2
基本信息
三尖杉酯碱
三尖杉酯碱对照品
三尖杉酯碱 标准品
三尖杉脂碱, 来源于红豆杉
HT人混合淋巴瘤复苏细胞(附STR鉴定报告)
(R) -1-((11BS,12S,14AR)-13-甲氧基-2,3,5,6,11B,12-六氢-1H-[1,3]二氧杂环己烷基并[4',5':4,5]苯并[1,2-D]环戊烷并[B]吡咯并[1,2-A]氮杂卓-12-基) 4-甲基 2-羟基-2-(3-羟基-3-甲基丁基)琥珀酸酯
nsc124147
(3(r))-ter
HARRINGTONIN
HARRINGTONINE
2'R-HARRINGTONINE
HARRINGTONINE98%,99%
Harringtonine 26833-85-2
alkaloidcfromcephalotaxus
HARRINGTONINE(P) USP/EP/BP
物理化学性质
常见问题列表
三尖杉酯碱是一种具有抗肿瘤特性的天然生物碱化合物,也是一种翻译抑制剂。它可在低微摩尔浓度下抑制蛋白质合成,在翻译开始后立即固定核糖体,虽然三尖杉酯碱在减轻癌症方面有一些作用,但其同源物 homoharrington 更有效,特别是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三尖杉酯碱固定起始核糖体的能力可用于捕获核糖体保护的 mRNA 片段以评估翻译。
三尖杉酯碱是从我国南方特有的三尖杉树的枝叶与树皮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核蛋白体的合成,使多核蛋白体解聚,释放出新生肽链,蛋白合成停止,可明显地减少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对多种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与烷化剂、嘌呤类无交叉耐药性。 三尖杉酯碱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对S期作用最明显,对G2-M及G1-S 期也有阻断作用。此外本品还有免疫抑制作用,明显地抑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也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三尖杉酯碱是三尖杉的提取分离物。白色结晶或微黄色无定形粉末,味苦,有引湿性,遇光色变深。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易溶于甲醇、乙醇或三氯甲烷,微溶于水和乙醚。熔点72~74℃。[α]D25 -120°(C=0.2,CHCl3)。
三尖杉酯碱类化合物是指1969年Powell等报道的自台湾产的三尖属冠柱日产粗榧中分离出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四个生物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和异三尖杉酯碱。均为该属植物中所含主要生物碱而自身无抗肿瘤活性的三尖杉碱的酯。三尖杉碱和四个酯碱的结构和绝对构型先后于1969年至1970年代初阐明。我国于1972年开始对我国特有的三尖杉属植物和酯碱类进行了化学、药理和临床试用的研究。三尖杉碱和四个酯碱均已人工合成。
四个碱对多种小鼠白血病和实体瘤以及对6-MP抗药的小鼠白血病L615有抑制作用。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生物活性相近,较其它两者强,LD50较小,有效剂量亦较低。
三尖杉酯碱类明显抑制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亦抑制DNA合成,但对RNA合成的影响不大。形态观察表明该类主要损伤细胞核。酯碱类对S期细胞杀伤最明显,阻断细胞由G1向S期及G2向M期移行,同时对G0细胞亦有杀伤作用。溶血空斑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实验说明三尖杉酯碱抑制免疫。大鼠静注三尖杉酯碱后,药物迅速进入组织,无明显蓄积作用。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用三尖杉总碱治疗后,病理学观察发现淋巴结中癌细胞量减少,剩余者多为分化较好的成熟淋巴细胞,未见核分裂。
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和半合成三尖杉酯碱(天然酯碱与表酯碱近1∶1的混合物)均已在临床用以治疗急性单核细胞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及红白血病等。其疗效可与某些常用抗白血病药媲美。
三尖杉别名三尖松、岩杉木、臭杉等。为粗榧科三尖杉属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为我国特产。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围40cm,树皮褐色或红褐色,裂成片状脱落。小枝对生,基部有宿存芽鳞,枝条细长,稍下垂,树冠广圆形。花期4月,种子8~10月成熟。分布于长江以南及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性味苦、涩,寒。功效祛风湿。用于痹证,肿瘤。三尖杉果实民间用作消积、驱虫药。
三尖杉的枝、叶、根、种子中均含有生物碱,尤以叶、种子中生物碱含量较高,其中三尖杉碱型(Cephalotaxine type)生物碱与抗癌有密切关系,含量亦较高,是三尖杉中主要成分,这类生物碱主要有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近年还从安徽产三尖杉中分出二种新的抗癌生物碱,命名为新三尖杉酯碱(Neoharringtonine)和脱水三尖杉酯碱 (Anhydroharringto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