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20-45-2
中文名称
表阿霉素
英文名称
Epirubicin
CAS
56420-45-2
分子式
C27H29NO11
分子量
543.52
MOL 文件
56420-45-2.mol
更新日期
2024/11/04 11:45:25
56420-45-2 结构式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表比星表阿霉霉
表柔比星
表阿霉素
表柔吡星
EPI-多柔比星
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10-[(3-氨基-2,3,6-三脱氧-Α-L-阿式-己吡喃糖基)氧]-7,8,9,10-四氢-6,8,11-三羟基-8-(羟乙酰基)-甲氧基-(8S-CIS)-并四苯-5,12-二酮
(8S,10S)-10-[(3'-氨基-2',3',6'-三脱氧-alpha-L-阿拉伯吡喃糖基)-O-]-6,8,11-三羟基-8-羟乙酰基-1-甲氧基-7,8,9,10-四氢并四苯-5,12-二酮
英文别名
imi28epi-dx
WP 697
4'-Epi-DX
EPIRUBICIN
NSC 256942
Pidorubicin
Epirubicina
Farmarubicin
Epirarubicin
所属类别
药物: 抗生素: 其它抗生素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性状盐酸表柔比星(Epirubicin Hydrochloride):C27H29 NO11?HCI。[56390-09-1]。橘红色结晶,熔点185℃(分解)。 [α]D20+274°(C=0.01,甲醇)。溶液应避光保存。
沸点617.77°C (rough estimate)
密度1.3783 (rough estimate)
折射率1.6400 (estimate)
储存条件-20°C储存
溶解度溶于二甲基亚砜
酸度系数(pKa)7.35±0.60(Predicted)
制备方法
方法1
化合物(I)经三氟乙酸酐N-酰化,以对氨基进行保护,得到化合物(Ⅱ)。再氧化为酮(Ⅲ),然后还原为醇(Ⅳ)。在酸作用下去除醚键,再经三氟乙酸酐酯化为化合物(Ⅵ),然后进行选择性氯代,得到所需的侧链(VII)。化合物(Ⅷ)经二甲缩丙酮反应成缩酮(Ⅸ),然后和上述制得的侧链(Ⅶ)反应,得到的化合物(X)水解,即得表柔比星。
常见问题列表
药理作用
表阿霉素(Epirubicin)是临床选择治疗实体瘤的药物之一,它直接作用于DNA,干扰并阻止DNA的复制和转录。其通过抑制琥珀酸氧化酶、NADPH-氧化酶等呼吸酶的活性而影响线粒体的功能。研究发现,其有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通过凋亡的线粒体途径发生作用。由于其经肝胆系统排泄,故肝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以免蓄积中毒;中度肝功能受损患者(胆红素1.4~3mg/100ml或BSP滞留量9~15%),药量应减少50%;重度肝功能受损患者(胆红素>3mg/100ml或BSP滞留量>15%),药量应减少75%;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无需减少剂量,因为仅少量的药物经肾脏排出。用法为静脉给药。建议先注入生理盐水检查输液管通畅性及注射针头确实在静脉内之后,再经此通畅的输液管给药。这一方法可减少药物外溢的危险,并确保给药后静脉用盐水冲洗。表阿霉素注射时溢出静脉会造成组织的严重损伤甚至坏死,小静脉注射或反复注射同一血管会造成静脉硬化;其不可与肝素混合,因为二者化学性质不配伍,在一定浓度时会发生沉淀反应;其可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合用,但表阿霉素用量应减低,不应在同一注射器中混合药物。表阿霉素为蒽环类抗生素,为阿霉素的同分异构体。主要作用机理是直接嵌入DNA 碱基对之间,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的形成而起抗肿瘤作用。既可抑制DNA的合成,又可抑制RNA的合成,故对细胞周期各阶段均有作用,为一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细胞膜和转运系统也有作用,但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细胞核,从而产生细胞毒作用。本品在体外可抑制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增生,体内对动物肉瘤S180腹水型和实体型以及Gross白血病有抗肿瘤作用,对试验性L1210和P388乳腺癌和Lewis肺癌也有效。
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第一个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也是第一个氮杂内酯类抗生素(azalide)。其化学名为9A-甲基-9-脱氧-9A-氮杂-9A-同红霉素A,是由红霉素A经过化学修饰衍生而得到的。它是由南斯拉夫SourPliva公司开发研制的,1988年首先上市,后转让给美国辉瑞(Pfi zer)公司。其作用机理与红霉素相似,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作用[4]。阿齐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比对革兰阴性菌中的流感嗜血菌、淋球菌的作用强4倍;对军团菌的作用强2倍;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强10倍;对沙门菌、志贺菌及大肠埃希菌也有较强的作用,对许多病原菌的MIC均小于1μg/mL,甚至对弓形体、梅毒螺旋体也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从而扩大了大环内酯类药物传统的有效抗菌谱。同时,阿齐霉素有效地克服了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易失活的缺点,口服生物利用度很高,体内稳定性和药动学性质均得到改善,血液及组织液中的浓度更高,作用更加持久,血液半衰期得以延长,肠道吸收性得到改善。阿齐霉素主要用于能够治疗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皮肤感染等,与其他抗生素相比,阿齐霉素具有给药次数少、疗程短、副作用少的优点,因此更适合于混合感染的治疗,临床应用更为广泛。药代动力学
在组织内分布与阿霉素类似,进入体内迅速分布于心、肾、肝、脾、肺等组织,不能透过脑血屏障。给药后1小时、24 小时、48小时,在心脏和脾脏中浓度均低于阿霉素。48小时后肾脏中浓度也较阿霉素低。给药后1小时和6小时,肿瘤组织中浓度与阿霉素相当,在24小时和28小时后则较阿霉素高。在体内较阿霉素代谢、排泄快,主要经肝自胆道排出。血浆消除半衰期为30~40小时。血浆清除率约为0.9~1.14L/min。图1为表阿霉素的结构式
用途
用于乳腺癌、卵巢癌、消化道癌(如晚期胃癌、晚期直肠结肠癌)、恶性淋巴瘤、肺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但较轻,骨髓毒性与剂量增加有关。 2.心脏毒性较阿霉素为低,主要为心律失常和ST-T段改变,一般可自行恢复。累积剂量超过 1000mg/m2时,可出现慢性心肌病变。
3.胃肠道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胃炎、腹泻等,发生率较阿霉素低。其他尚有脱发、皮肤色素沉着、发热、乏力、皮炎。静注时外漏可引起静脉炎,甚至组织坏死。
有关表阿霉素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用途、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是由Chemicalbook的旭艳编辑整理。(2016-04-14)
药物相互作用
1.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放在同一容器内给药; 2.不能与肝素混合,以免造成沉淀;
3.与氨茶碱接触可使溶液变成蓝色;
4.不能与皮质激素类同时滴注;
5.与头孢菌素类接触可引起沉淀;
6.不能与碱性药物或溶液长期接触;
7.与其他蒽环类抗癌抗生素可产生交叉耐药性;
8.与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顺铂有协同作用;
9.腔内化疗如与顺铂同用,虽有较高疗效,但不良反应也较显著;
10.给药期间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可减轻心肌毒性;
11.用药期间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注意事项
1. 孕妇禁用,肝功能不全者应适当减少用量。 2. 口服无效,不能肌注或鞘内给药。
3. 静注时最好在输液后由侧管中冲入,避免药液外渗或漏至皮下组织,否则可引起严重组织损伤和坏死。
4. 药物溶解后可在室温下保存24小时,但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在4~10℃可保存48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