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钡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钛酸钡(BaTiO3)是一种典型钙钛矿型结构晶体,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较大的电阻率,高耐压强度和优异的绝缘性能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热敏电阻器(PTCR)、电光器件和动态随机存储器(FRAM)等方面,是电子功能陶瓷器件的基础原料,因此被广大学者和生产厂家称为电子陶瓷产业的支柱。
钛酸钡是一致性熔融化合物,其熔点为1618℃。具有五种结晶变型:六方晶型、立方晶型、四方晶型、正方晶型、三方晶型;室温下以正方晶型稳定。

钛酸钡是最早被发现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压电陶瓷,其在高电压极化处理以后,能获得优异的压电性,并且在极化电压取消后,优异的压电效应依然存在。BaTiO3属于多晶陶瓷,于高温烧结成型,适合大规模制备,室温下拥有优异的介电、压电性质。目前已获得广泛应用,BaTiO3陶瓷的缺点是其居里点TC偏低(仅为120℃)、烧结温度高达1300℃。
参见碳酸钡。
状态:白色粉末
尺寸:100-300nm
纯度:99wt%
主要成分:BaTiO3
主要用于介质陶瓷、敏感陶瓷的制造,被广泛用于自动温控发热原件、多层陶瓷电容器、PTC热敏电阻器件、电光器件、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特别是在军事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及电动车动力电池方面,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储存条件:干燥避光密封保存,最长保存期限一年。
化学性质
白色粉末。 溶于浓硫酸、盐酸及氢氟酸,不溶于热的稀硝酸、水和碱。
用途
主要用于电子陶瓷、PTC热敏电阻、电容器等多种电子元器件的配制
用途
广泛用在电子工业中,可用于制造非线性元件、介质放大器、电子计算机的记忆元件,也用于制造体积很小、电容很大的微型电容器。还可用作制造超声波发生器等部件的材料。
用途
主要用于电子工业中作为制造非线性元件、介质放大器、电子计算机的记忆元件、微型电容器和超声波发生器等部件的材料。
生产方法
将精制四氯化钛溶液和精制氯化钡溶液混合后,在70~100℃下,加入精制草酸(配比TiCl4:BaCl2:H2C2O4?2H2O为1:1:2)进行反应、生成草酸氧钛钡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在700~1000℃进行煅烧,再经筛分,制得高纯钛酸钡。其
TiCl4+BaC12+2H2C2O4+5H2O→BaTiO(C2O4)2?4H2O↓+6HCl
BaTiO(C2O4)2?4H2O[△]→BaTiO3+4H2O+2CO2↑+2CO↑
生产方法
草酸沉淀法 将精制四氯化钛溶液和精制氯化钡溶液混合后,在70~100℃下,加入精制草酸(配比TiCl4:BaC12:H2C2O4·2H2O为1:1:2)进行反应,生成草酸氧钛钡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在700~1000℃进行煅烧,再经筛分,得到钛酸钡成品。其
BaCl2+TiCl4+2H2C2O4+5H2O→BaTIO(C2O4)2·4H2O↓+6HCl
BaTiO(C2O4)2·4H2O→BaTiO3+4H2O+2CO2↑+2CO↑
固相法 将碳酸钡与二氧化钛混合(1:1)研磨后,挤压成型,于1200℃进行煅烧,煅烧物再经粉碎、湿磨、压滤、干燥、研磨,制得粉体钛酸钡成品。
BaCO3+TiO2→BaTiO3+CO2↑
类别
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12000 毫克/公斤; 腹腔-小鼠 LD50: 42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受热分解有毒钡氧化物和钛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通风低温干燥
灭火剂
干粉,泡沫,沙土,二氧化碳, 雾状水
钛酸钡
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