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素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补骨脂又名黑故子、破故纸、胡故子等,最早记载于《开宝本草》,是豆科植物补骨脂( Psoralea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河南、陕西、安徽等地,补骨脂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花椒毒素、挥发油、脂肪油、树脂及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异补骨脂定、双羟异补骨脂定、黄酮类化合物 (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补骨脂色烯素、新补骨脂查耳酮)、单萜酚类(补骨脂酚等)、香豆素。
补骨脂具有温肾助阳、纳气、止泻作用,传统中医用于治疗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等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补骨脂还具有多重药理活性,如: 抗肿瘤、治疗骨质疏松、雌激素样作用、抗菌以及治疗白癜风等。
补骨脂素又叫补骨脂内酯、制斑素,是从植物补骨脂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属呋喃香豆素类。具有促使皮肤黑色素增加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白癜风、斑秃、牛皮癣。
补骨脂素具有增加黑素的作用。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可产生光毒反应,选择性地抑制表皮细胞DNA的合成。
补骨脂素对S180、艾氏腹水癌、肝癌H-22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补骨脂素和8-甲氧基补骨脂素对S180腹水型细胞有显著的杀伤作用。补骨脂乙素和挥发油均有抗癌作用。
补骨脂为一年生草本,高0.5~1.5m,通体被白色柔毛及黑棕色腺点。茎直立,枝坚硬。单叶互生,有时枝端叶有1片长约1cm的侧生小叶,叶片宽卵圆形,长6~9cm、宽5~7cm,两面均有显著黑色腺点,叶柄长2~4cm,侧生小叶柄甚短。夏季叶腋抽出总状花序,总梗甚长,小花多数,密集上部而呈头状,花梗短,花萼钟状; 蝶形花冠淡紫色,长约4mm,旗瓣宽倒卵形; 雄蕊10。荚果椭圆状卵形,长约5mm,黑色,熟后不开裂。种子1粒,扁圆形,棕黑色,黏贴果皮,有香气。秋季采摘果枝,晒干,搓出果实,除净杂质。用时洗净。
图1为补骨脂素提取分离
用于白癜风、银屑病、斑秃等。
治疗白癜风: 肌内注射,2ml,1次/d,可连续使用数月。注射后1h左右应到室外晒太阳10~30min; 或用紫外线灯距离50cm照射,从1~2min开始,每日或隔日增加1min,逐渐增加到10~15min。外用溶液涂搽患处,应先从小面积开始,数分钟后到室外晒太阳,从晒5min开始,如无过敏反应,可逐渐增加到晒20min/次; 也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方法同肌内注射。每2~3日涂搽1次,坚持数年或半年以上。大面积病人可肌内注射与外用同时进行。
治疗银屑病:口服,40~80mg/次,2h后全身照黑光。投照距离在7~17cm时,照射时间为15~30min。对皮损顽固部位,照距要短。1次/ (1~2) d。基本治愈后,应继续巩固治疗,逐步延长治疗时间。
图2为补骨脂素提取分离
1.12岁以下儿童,年老体弱者及妊娠妇女禁用。
2.有光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卟啉症、多形性日光疹、着色性干皮病等患者禁用。
3.严重肝病患者禁用。
4.白内障或其他晶状体疾病患者禁用。
有关补骨脂素的概述、药理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是由Chemicalbook的侍艳编辑整理。(2015-12-28)
患部晒太阳及照紫外线后可有红肿、水疱。
1.内用本品后应戴墨镜防护。
2.治疗产生红斑、水疱,应暂停治疗,恢复后再治疗,但晒太阳及照紫外线时间应缩短。
3.注射液如有结晶析出,可放沸水中加热10分钟,待结晶溶解并放凉后再用。
化学性质
来源于豆科植物补骨脂 Psoralea corylifolia L.果实
用途
有增加皮肤黑色素的作用,适用于白癜风。此外,尚可用于斑秃及牛皮癣。
用途
光毒性植物抗毒素;当被紫外线激活时,补骨脂素诱导DNA中的跨链交叉连接。
补骨脂素
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