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醚甲环唑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苯醚甲环唑, 又名噁醚唑, 商品名“世高”,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用量低的特点,是三唑类杀菌剂的优良品种,内吸性极强,通过抑制病菌细胞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用于果树、蔬菜、小麦、马铃薯、豆类、瓜类等作物,对蔬菜和瓜果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且具有“三不”(不污染环境、不污染农产品、不杀伤天敌)的特点,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防治柑橘疮痂病、斑点落叶病等作物抗性病害的理想杀菌剂。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为米黄至棕色细粒。苯醚甲环唑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分生孢子成熟,从而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苯醚甲环唑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干扰病原菌细胞的C14脱甲基化作用,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使甾醇滞留于细胞膜内,损坏了膜的生理作用,导致真菌死亡。

苯醚甲环唑杀菌谱
①内吸传导,杀菌谱广 苯醚甲环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内吸,渗透作用强,施药后2小时内,即被作物吸收,并有向上传导的特性,可使新生的幼叶、花、果免受病菌为害。能一药多治,对多种真菌性病害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地防治蔬菜的黑星病、叶斑病、白粉病及锈病,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
②耐雨冲刷、药效持久 黏着在叶面的药剂耐雨水冲刷,从叶片挥发极少,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表现较持久的杀菌活性,比一般杀菌剂持效期长3~4天。
③剂型先进,作物安全 水分散粒剂由有效成份、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消泡剂、黏合剂、防结块剂等助剂,通过微细化、喷雾干燥等工艺造粒。投入水中可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无粉尘影响,对使用者及环境安全。不含有机溶剂,对推荐作物安全。
④混配性好 苯醚甲环唑可与丙环唑、嘧菌酯等杀菌剂成分混配,用于生产复配杀菌剂。
以间二氯苯为原料, 经酰化、醚化、溴化、环化和缩合反应, 最终合成苯醚甲环唑。

图1为苯醚甲环唑的合成路线
西红柿、甜菜、香蕉、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菜等。对小麦、大麦进行茎叶(小麦株高24~42cm)处理时,有时叶片会出现变色现象,但不会影响产量。
急性经口 LD50( mg/kg):大鼠1453,小鼠≥2000。兔急性经皮LD50>2010mg/kg。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对豚鼠无皮肤致敏现象。大鼠急性吸入LC50(4h)≥3300mg/L空气。大鼠3y喂养试验无作用剂量为1.0mg/(kg·d),小鼠1.5y喂养试验无作用剂量为4.7mg/)(kg·d),狗1y喂养试验无作用剂量为3.4mg/(kg ·d)。无致畸、致突变性。
苯醚甲环唑对子囊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科,锈菌目和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同时对甜菜褐斑病,小麦颖枯病、叶枯病、锈病和由几种致病菌引起的霉病,苹果黑星病、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马铃薯早疫病,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化学性质
无色固体。熔点76℃。
用途
恶醚唑属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性,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杀菌谱广。
用途
恶醚唑属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性,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杀菌谱广。 属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性,杀菌谱广,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杀菌谱广,用于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
用途
杀菌谱广,用于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
苯醚甲环唑
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