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止血药在临床应用中最为普及,是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或初学状态的主流药物,据统计,我国每年止血药市场月15亿元人民币,每年增长率为4.59%;我国每年的出血患者数量约在900万人以上,主要分布在手术科室及部分内科科室。止血药被广泛使用与多种止血方法。近十年来,血凝酶等止血药物的使用因不受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在各种手术中普遍采用。随着止血理念的不断更新,新的止血药也层出不穷。
止血药可通过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或增强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强血液凝固过程,或抑制血块溶解过程而产生止血作用。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止血药,能促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并能促使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加速血液凝固。主要应用于消化道出血、眼鼻出血、妇科出血、痔疮出血、外科出血等,均有较好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可直接作用于内外源性凝血系统,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融解,产生止血作用;增加血小板粘附力及血小板凝聚力,促进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增强血小板的聚集性和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产生止血作用;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少出血。本品通过影响凝血过程各个环节产生止血作用,从而比以往单一作用的止血药更迅速,疗效更确切。对各种出血的疗效均显著优于止血敏(酚磺乙胺)、止血芳酸(氨甲苯酸)、止血环酸(氨甲环酸)、立止血、VK3等常用促凝血药。
本品能够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溶酶,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促进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增强血小板的聚集性和黏附性,缩短凝血时间,产生止血作用。并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出血。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出血。对手术渗血、外科出血、呼吸道出血、五官出血、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泌尿道出血、癌出血、消化道出血、颅脑出血等均有较好疗效。
图1为注射用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
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出血。对手术渗血、外科出血、呼吸道出血、五官出血、妇科出血、痔出血、泌尿道出血、癌出血、消化道出血、颅脑出血等均有较好疗效。
1.卡络磺钠和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分别与5%木糖醇输液的配伍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卡络磺钠和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两种药物的5%木糖醇配伍液外观、pH 值和含量在 25℃和 35℃下10 h 内均无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考虑两个药物的配伍液测得的相对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为保 障临床用药安全性,建议临床最好在混合后10h内滴完。
2.通过研究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应,结果显示:3种配伍液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与5%果糖注射液的配伍液含量下降明显,2h含量<95%;与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2h含量>95%,6h含量降为92.05%;与5%转化糖注射液的配伍液2h含量>98%,6h含量下降为95.08%。因此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基本稳定;与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宜在2h时内完成输注;不可以与5%果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3.奥美拉唑钠与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存在配伍禁忌不能序贯输入为使临床用药安全合理建议在应用此两组液体之间要间隔一组液体以防止发生配伍反应使药物失去治疗效果甚至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4.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剂与维生素C注射剂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配伍即刻(0 h)比较,8 h内配伍液无混浊、沉淀、气体产生,外观色泽及含量无明显变化,pH变化亦不大,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因此8 h内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基本稳定。
可出现头昏、心率减慢、乏力、皮肤麻木、发热感,口干、呕吐、恶心等。对本品或含本品药物过敏者禁用。
有关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的止血药、药理作用、用途、注意事项等是由Chemicalbook的旭艳编辑整理。(2016-04-11)
对本品或含本品药物过敏者禁用。
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
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