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具有良好的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的疗效,在我国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本研究旨在基于 UHPLC-LTQ-Orbitrap MS 对不同种植区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并利用网络药理学综合预测参与血栓性疾病治疗的主要化学成分的潜在药理靶点和途径。方法和结果:结果,我们在本研究中从总离子流中鉴定出 870 个单峰,并从丹参中准确鉴定了 19 个化合物。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 3 种类型的积累模式,且大多数化合物的含量在不同种植区的样品中存在显著差异。网络药理分析显示,丹参酮 IIA、丹参酮 IIB、脱氢米替罗、隐丹参酮、丹参坤 A、丹参坤 B 和新隐丹参酮可能通过调整主要参与内分泌系统、信号转导、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细胞运动、环境适应和神经系统等通路的靶点来干预血栓性疾病。结论:本研究为探究丹参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机制和控制丹参相关制剂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方法和结果:从丹参根中分离出两种新的脂肪双烯烷二萜类化合物,油酰新隐丹参酮 (1) 和油酰丹参新坤 A (2) 作为次要成分。它们的结构是根据光谱证据建立的。结论:在初步测试中,他们选择性地抑制了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
CAS号65907-75-7对应的是一种名为丹参新醌A(也有资料称为丹参新醌甲)的化合物。以下是对该化合物的详细介绍:
中文名称:丹参新醌A(或丹参新醌甲)
英文名称:Danshenxinkun A;3-hydroxy-2-(1-hydroxypropan-2-yl)-8-methylphenanthrene-1,4-dione;2-(1-Methyl-2-hydroxyethyl)-3-hydroxy-8-methylphenanthrene-1,4-dione
CAS号:65907-75-7
分子式:C18H16O4
分子量:296.317(也有资料给出为296.32,这可能是由于四舍五入导致的微小差异)
密度:约为1.374 g/cm³或1.4±0.1 g/cm³(不同资料给出的数值略有差异)
沸点:527.7°C at 760 mmHg(也有资料给出沸点范围为527.7±50.0°C)
闪点:287°C或287.0±26.6°C(同样存在微小差异)
折射率:1.6916(该数据可能因来源和测定条件而异)
来源:丹参新醌A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可以从中药丹参中分离得到。
应用:该化合物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心脏病研究方面。然而,其具体的应用方式和效果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综上所述,CAS号65907-75-7对应的丹参新醌A(或丹参新醌甲)是一种具有潜在医学和生物学应用价值的天然化合物。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该化合物的信息或购买相关产品,请咨询专业的化学品供应商或研究机构。
湖北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