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二乙胺(Diclofenac Diethylamine)是双氯芬酸的一种盐类形式,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主要用于外用制剂(如凝胶、乳膏)以缓解局部疼痛和炎症。以下是对其优势和作用机制的介绍:
局部作用,系统吸收低:双氯芬酸二乙胺主要用于外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目标组织(如肌肉、关节),全身吸收率低(约6%),显著减少胃肠道和心血管副作用,适合长期或局部治疗。
快速缓解局部疼痛:凝胶(如Voltaren Emulgel,含1.16%或2.32%双氯芬酸二乙胺)可快速渗透皮肤,1-2小时内缓解急性肌肉、关节疼痛或炎症,效果可持续数小时。
广谱适应症:适用于多种局部炎症和疼痛,如骨关节炎、肌肉拉伤、扭伤、腱鞘炎、颈痛、肩周炎及运动损伤等,尤其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效果显著。
使用方便:外用凝胶或贴剂(如Voltaren Emulgel、Flector贴片)易于涂抹,部分产品配有无接触式涂抹器(如Voltaren No Mess Applicator),提高使用便利性且减少手部污染。
良好耐受性:与口服NSAIDs相比,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的副作用(如胃肠不适)较少,皮肤刺激(如红斑、瘙痒)通常轻微且可自行消退,适合老年人或有胃肠道问题患者。
双氯芬酸二乙胺通过以下机制发挥局部抗炎和镇痛作用:
抑制环氧合酶(COX):
双氯芬酸二乙胺非选择性地抑制COX-1和COX-2酶,阻断前列腺素(PGs,如PGE2)的合成。前列腺素是引发炎症、疼痛和发热的关键介质。
COX-2抑制主要在炎症部位(如关节滑液、肌肉)发挥抗炎作用;COX-1抑制可能影响胃黏膜保护(但外用制剂影响较小)。
局部药物蓄积:
外用后,双氯芬酸二乙胺通过皮肤吸收,在皮下组织和炎症部位形成药物“储库”,持续释放至肌肉、关节等目标组织,延长局部疗效(可达12小时)。
其他抗炎机制:
抑制脂氧合酶(LOX)途径,减少白三烯等促炎介质的生成。
降低白细胞迁移和自由基生成,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镇痛作用:
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对周围神经末梢的敏化作用,降低疼痛信号传导,特别对运动相关疼痛(pain-on-movement)有效。临床研究显示,双氯芬酸二乙胺1.16%凝胶在急性颈痛中可显著降低48小时内运动疼痛(POM)评分(75%减少 vs. 安慰剂23%)。
常用剂型:凝胶(如Voltaren Emulgel 1.16%或2.32%)、贴剂、乳膏,通常每日涂抹2-4次,每次2-4克(约樱桃或核桃大小),轻揉至吸收。
吸收特性:双氯芬酸二乙胺的理化特性(如低分子量、适中亲油性)使其比双氯芬酸钠更易渗透皮肤,24小时累积渗透量显著高于5%双氯芬酸钠凝胶(554 vs. 361 ng/cm²)。
疗效证据:Cochrane综述(2015年,61项研究,>8000名患者)显示,双氯芬酸二乙胺在急性肌肉骨骼疼痛中的治疗有效人数(NNT)为1.8,接近理想治疗效果(NNT=1.0)。
Henan Dongtai Pharmaceutical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