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虹花(Callicarpa pedunculata R. Br.),别名:老蟹眼、粗糠仔、杜虹紫珠、长叶杜虹花。杜虹花是唇形科紫珠属植物,叶片部分可入药,杜虹花常生长于林中、林缘、山地林下或路旁、沟边、山坡等灌木丛中,喜欢肥沃深厚的土壤,干燥、温暖、通风的环境。杜虹花味苦、涩,性凉,归肝、肺、胃经,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便血、呕血、崩漏、外伤引起的出血等病症,也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疮、火引起的烧伤、水引起的烫伤等病症。
杜虹花的叶片可入药,多皱卷,有时破碎。展平后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长6~14cm,宽2.5~7cm,顶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灰绿色或棕绿色,粗糙,下面淡绿色或淡棕绿色,被棕黄色腺点;叶柄长0.5~2.5cm。无臭,味微苦涩。
老蟹眼、粗糠仔、杜虹紫珠、长叶杜虹花
杜虹花含氨基酸、酚类、鞣质、还原性物质、苷类、黄酮和内酯等。
灌木,植株高1-3m。小枝叶柄和花序均密被灰黄色星状毛和分枝毛。单叶对生,叶脉粗壮,长1-2.5cm;叶片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15cm,宽3-8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或截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被短硬毛,背面被灰黄色星状毛和细小黄色腺点;侧脉8-12对。聚伞花序腋生,4-7次分歧,花序梗长1.5-2.5cm;具细小苞片,花萼杯状,被灰黄色星状毛,萼齿钝三角形;花冠紫色至淡紫色,无毛,长约2.5mm,裂片4,钝圆,长约1mm;雄蕊4,长约5mm;子房无毛。果实近球形,紫色,径约2mm。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长于海拔1590米以下的平地、山坡和溪边的林中或灌丛中。喜温暖的气候,较耐寒。喜湿润,较耐旱。喜阳光充足,也能耐半荫。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分布于中国江西(南部)、浙江(东南部)、台湾、福建、广东(笔架山、马峦山(张寿洲等1391)、盐田、三洲田、梅沙尖、沙头角、梧桐山。
性平,味辛、苦,归肝、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消炎止痛、改善胃肠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便血、呕血、崩漏、外伤引起的出血、热毒疮、火引起的烧伤、水引起的烫伤等病症。
用紫珠、地稔各15g,水煎并浓缩为500ml备用。治呕血或单纯黑便,每次50ml,每日3~4次;治急性大出血,取本品放置冰冻至3℃~4℃时,每次经胃管注入胃内50ml,3分钟抽出,如此反复2~3次,抽尽胃内容物后再灌注200ml,每日1~3次。共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05例,总治愈率为93.1%,总有效率为95.4%(中药通报,1988,8:48);用紫珠叶制成3∶1水煎液。先清洁创面,后用单层纱布浸湿药液,覆盖创面,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共治疗化脓性皮肤溃疡232例,总治愈率为98.25%,平均治愈天数为9.87天(中草药通讯,1972,2:42)。此外,还可治疗妇女阴道炎、功能性子宫出血、拔牙后出血等,水煎剂也可用以代替碘酒、乙醇作皮肤黏膜消毒。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残留枝梢及枯叶,抢水洗净,切丝,晒干。
干燥杜虹花茎叶部分4.5 kg,粉碎,用工业乙醇提取(3×25L),浓缩后得到浸膏32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