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calbook
植物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
乌毛蕨

乌毛蕨

拼音:Wū Máo Jué 英文名称:Blechnum orientale Linn. 科目:乌毛蕨科

乌毛蕨是一种的蕨类植物,属于乌毛蕨科,有 150-220 种蕨类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它也属于水龙骨目 II 进化枝。迄今为止,乌毛蕨的物种多样性最大,只有少数物种分布在南半球的热带地区(特别是 B. penna-marina,南至智利合恩角,是世界上最南端的蕨类植物)和北半球的凉温带地区(特别是 B. spicant,北至冰岛和挪威北部)。大多数乌毛蕨属是草本植物,但也有少数物种(例如厄瓜多尔的 B. buchtienii 和 B. schomburgkii)是树蕨,茎高达 3 米。乌毛蕨属与大多数蕨类植物不同,同一植物中存在不育(光合作用)叶和可育(生殖)叶的分离。有多种植物被种植在花园中作为观赏植物。

别名

富贵蕨、巴西乌毛蕨、龙船蕨、赤头蕨

化学成分

乌毛蕨根茎中主要含有绿原酸、类脂和甾醇类,包括5-胆甾烯醇、24α-乙基-5-胆甾烯醇、24α-乙基-5,22-胆甾二烯醇、24-甲基-5,22-胆甾二烯醇。同时它也含有麦甾醇、胆碱等多用有效化学成分,可用于治疗高血压、肥胖症。常食可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它还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属热带性蕨类。株高1-2米。根状茎粗短直立。叶丛生,叶片长50~120cm,宽25~40cm,一回羽毛复叶,羽片条状披针形,叶片形状与苏铁近似,质较 软。孢子赛群条形,沿主脉两着生,妾群盖圆形,开向主脉。

生长环境

乌毛蕨广泛分布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亚热带其他地区也有。生于林缘、灌丛中或溪边潮湿地上,海拔100-1300m。喜温暖阴湿环境,耐高温多雨,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生长良好,但不耐寒。生长于较阴湿的水沟旁及坑穴边缘、山坡灌丛中或疏林下。该种为中国热带和亚热带的酸性土指示植物,其生长地土壤的pH值为4.5-5.0。

功效作用

乌毛蕨根状茎可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淤除湿健脾胃之功效,嫩芽捣烂外敷可消炎,同时由于它含有异橄皮甙、麦甾醇、胆碱及多种茚满衍生物等,因此具有保健作用,可治疗高血压、肥胖症。有去油腻、助消化等独特作用,能降气化痰、提神醒脑,常食可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

临床应用

1.乌毛蕨主治感冒;头痛;腮腺炎;痈肿;跌打损伤;鼻衄;吐血;血崩;带下和肠道寄生虫。
2.乌毛蕨叶片长阔披针形,叶色翠绿,形态优美,具有苏铁之风韵,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蕨类。革质,水分散失较少,离体活性时间长,来源广泛,被广泛应用于鲜花及插花艺术。由于管理粗放,也适合园林花坛、林下、道旁地栽,可作园林绿化。

炮制方法

乌毛蕨全株植物用95%食用酒精提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等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分部,结合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HPLC等分离方法得到17个化合物:β-daucosterol(B1),2-hydroxy-1-methyl-4-ethyl-succinate(B2),3,4-dihydroxybenzaldehyde(B3),3,4-dihydroxybenzoic acid(B4),1-methyl-4-ethyl-succinate(B5),2α,3β,24-tr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B6),brainic acid(B7),3,4,5-trihydroxy-1-cyclohexene-1-carboxylic acid butyl ester(B8),butyl-β-D-glucopyranoside(B9),melilotoside(B1O),3,4,5-Trihydroxy-1-eyclohexene-1-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B11),tachioside(B12),3-Methoxy-benzo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B13),vanolloylβ-D-glucoside(B14),ethyl-β-D-glucopyranoside(B15),vitexin(B16),quercetin-3-galactoside(B17)。除化合物B7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乌毛蕨植物中分离得到。结构简单的酚类化合物为乌毛蕨的主要成分。对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对人肿瘤细胞A549,Hep-G2和MCF-7均没有细胞毒活性。

相关植物

天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