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ChemicalBook首页>CAS数据库列表>1302-66-5

1302-66-5

中文名称 透锂长石
英文名称 petalite
CAS 1302-66-5
分子式 Al.2H2O5Si2.Li
分子量 176.13
MOL 文件 1302-66-5.mol
1302-66-5 结构式 1302-66-5 结构式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叶长石
透锂长石
英文别名
petalite
Petalite (AlLi(Si2O5)2)
aluminum,hydroxy-[hydroxy(oxo)silyl]oxy-oxosilane,lithium
Lithium aluminum silicate: (Spodumene (mineral): Petalite)

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性状透锂长石(petalite)是一种锂钠铝硅酸盐,硬度为 6 至 6.5。它属于单斜晶系。这种矿物的结晶相对较少,通常以可劈开的大块形式存在。橄榄石有多种颜色,包括白色、无色、灰色、粉红色或黄色。无色的标本可以切割成异常绚丽的宝石,有些还可以切割成猫眼形状。橄榄石通常形成于花岗岩伟晶岩中,经常与其他含锂矿物(如安布利岗石、昆沸石、锂辉石和鳞片石)伴生。它主要产自澳大利亚、巴西、瑞典、纳米比亚和阿富汗。
透锂长石
CAS 数据库1302-66-5

常见问题列表

长石矿物
透锂长石也称为花瓣岩,长石类的矿物,具有单斜晶系,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型。一种锂铝层状硅酸盐矿物LiAISi4O10。它是一种重要的锂元素来源矿石(锂含量≈2.27%),主要成分为硅酸钠钙锂,其中硅酸锂含量小于50%。加热(约500°C)并施加压力后,透锂长石转化为固溶体ß-锂辉石石英。透锂长石由此形成次生锂辉石,与原锂辉石相比,杂质含量通常较低。透锂长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可以用于制作耐酸碱性制品。如低膨胀、高耐热的陶瓷产品。
发现历史
第一块被发现的锂矿石就是透锂长石,透锂长石(LiAlSi4O10)是由巴西人在名为Utö的瑞典小岛上发现的,于18世纪90年代。当把它扔到火里时会发出浓烈的深红色火焰,斯德哥尔摩的JohanAugustArfvedson分析了它并推断它含有以前未知的金属,他把它称作lithium(锂)。
锂辉石和透锂长石
锂辉石和透锂长石是两种不同的矿物,它们在结构、成分和形成条件等方面有所不同。锂辉石的化学式为LiAlSi2O6,属于单斜晶系,常含有锂、钠、钾等元素,其中锂含量相对较高。锂辉石通常形成于高温高压的岩浆热液系统中,常与花岗岩、橄榄岩等岩石相关联,是锂的重要矿物之一。透锂长石的化学式为NaAlSi3O8,属于三斜晶系,其主要成分为钠长石,可以含有少量的锂、铷等元素。透锂长石通常形成于高温低压的岩浆系统中,常见于花岗岩、闪长岩等岩石中。
"1302-66-5" 相关产品信息
36635-61-7 7188-38-7 645-96-5 2769-64-4 2999-46-4 14542-93-9 39687-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