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羟基喜树碱该如何制得?

2024/5/6 14:09:47 作者:小满

喜树碱,是1966年由美国学者从我国特有树种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中提取得到的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并由此而命名。10-羟基喜树碱是喜树碱的天然衍生物,是我国广泛临床用的抗肿瘤药物。此外,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是目前已获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临床应用的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CPT-11(Irinotecan,用于治疗直肠/结肠癌)、TPT(Topotecan,用于治疗卵巢癌)的半合成前体化合物。

10-羟基喜树碱

传统生产方法

目前,喜树碱一般从喜树中提取得到,10-羟基喜树碱主要经由喜树碱生物合成制备。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于1996年5月8日公开了一种喜树碱的提取方法,该发明专利是以喜树的果实或根皮为原料提取喜树碱。它采用磨粉→水煮→煮液浓缩→膏状物→乙醇分离树胶杂质→析出粗品→氯仿混合液多次重结晶得到产品的工艺路线。

1999年12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公开了一种喜树碱的生产方法,该发明专利以喜树叶为主要原料,果实为辅助原料生产喜树碱。它采用原料粉碎→乙醇渗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剩余物质→浓缩渗漉液和萃取液→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重结晶后得到产品的工艺路线。

2000年4月26日又公开了另外一种喜树碱的生产方法,该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以喜树叶及果实为原料,生产喜树碱的工艺方法。它采用原料粉碎→乙醇及水渗漉→浓缩渗漉液→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重结晶后得到产品的工艺路线。

上述三种方法在以喜树果实为原料生产喜树碱时,均未考虑到原料中尚含有10-羟基喜树碱(含量约为喜树碱的10%),提取纯化后所得产品可创造相当于喜树碱产品的产值(10-羟基喜树碱价格为喜树碱的10倍以上),因而造成了10-羟基喜树碱资源的浪费。

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2~40天的喜树幼苗或喜树果实为原料,产品得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的生产工艺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2~40天的喜树幼苗或喜树果实为原料经粉碎→乙醇渗漉萃取→萃取液浓缩至浓水溶液→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不同溶剂解吸液浓缩分别得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粗品→分别重结晶后得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的工艺路线。

本发明的优点是

1、2~40天的喜树幼苗中10-羟基喜树碱含量可与喜树碱含量相当。以2~40天的喜树幼苗为原料生产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产品得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以喜树果实为原料生产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可避免资源浪费。

3、本发明以2~40天喜树幼苗为原料,喜树碱产品收率为0.4‰,10-羟基喜树碱产品收率为0.2‰;以喜树果实为原料,喜树碱产品收率为0.3‰,10-羟基喜树碱产品收率为0.02‰。

4、本发明的喜树碱产品纯度可超过97.5%,10-羟基喜树碱产品纯度可达90%。

5、本发明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毒性高的氯仿和甲醇,环境污染小,对生产人员的毒害小。

具体实施

将发芽2~40天的喜树幼苗去除果皮后60~80℃烘干24小时,粉碎至20目。取10千克喜树幼苗粉经7倍体积60%乙醇渗漉萃取后,将所得萃取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4。浓缩液直接通过惰性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吸附,吸附后用蒸馏水洗涤至基本无色,以20倍柱体积乙酸乙酯解吸后,再以20倍柱体积乙酸乙酯/乙醇(体积比1∶1)。分别收集合并乙酸乙酯解吸液及乙酸乙酯/乙醇解吸液,浓缩后分别析出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粗品,最后分别经乙酸乙酯/乙醇(体积比1∶1)重结晶得到喜树碱产品4克(得率为0.4‰)、10-羟基喜树碱产品2克(得率为0.2‰)。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量:23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10-羟基喜树碱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