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8-2
基本信息
邻乙酰水杨酸
阿斯匹林
醋柳酸
邻醋酸基苯甲酸
邻乙酰基水杨酸
乙酰基柳酸
乙酰水杨酸
2-乙酸基苯甲酸
乙酰柳酸
乙酰氧基苯甲酸
O-乙酰基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阿司匹靈
乙醯柳酸
鄰乙醯氧苯甲酸
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2-(ACETYLOXY)-BENZOIC ACID
ACETICYL
ACETOXYBENZOIC ACID
ACETYLSALICYLIC ACID
ACETYLSALICYLIC ACID IMPURITY D
ACETYSALICYLIC ACID
AKOS BBS-00003798
ALKENYL SUCCINIC ANHYDRIDES
ASA
ASPIRIN
O-ACETOXYBENZOIC ACID
O-ACETYLSALICYLIC ACID
2-(acetyloxy)-benzoicaci
2-Acetyloxybenzoesαure
2-acetyloxybenzoic
2-Carboxyphenyl acetate
A.S.A. Empirin
a.s.a.empirin
AC 5230
物理化学性质
409 at 231nm in aqueous base at 1mM
466 at 230nm in aqueous acid at 1mM
68 at 278nm in aqueous acid at 1mM
NIOSH: TWA 5 mg/m3
安全数据
应用领域
制备方法
50-78-2(安全特性,毒性,储运)
常见问题列表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最早用于消炎镇痛。后来科学家又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阻止血小板凝集达到抗血栓的作用。随着对阿司匹林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发现了许多新用途,例如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死亡率,还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传统的解热镇痛药,同时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特性,能减少周围动脉内阻塞性血栓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以及内源性ADP、5-HT等的释放。因此,抑制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而不抑制其第一相聚集。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在于使血小板的环氧酶乙酰化,从而抑制了环内过氧化物的形成,TXA2的生成也减少。同时还可使血小板膜蛋白乙酰化,并抑制血小板膜酶,这也有助于抑制血小板功能。因环氧化酶受抑制,所以影响血管壁合成PGI2;也能使血小板TXA2合成的酶受抑制,如大剂量时则是TXA2及PGI2的生成均受影响。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成行术(PTCA)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可预防短暂性脑缺血、中风、心肌梗死,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乙酰水杨酸又叫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临床上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还可治疗胆道蛔虫病。
乙酰水杨酸又叫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68±3%,2~3 h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50%~90%。肾清除率为9.3±1.1 mL/(min·kg)。T1/220 min;水杨酸盐T1/23~5 h,大剂量时T1/215~30 h。血浆有效抗炎浓度为150~300 μg/mL,中毒浓度大于200 μg/mL。90%以结合型、10%以游离型由肾脏排泄。尿液碱化后,游离型药物排泄增加3~5倍。
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带有一定酸性的维生素类药物,不存在腐蚀设备和污染环境的问题,且对化学试剂具有广泛的反应性能,报道了其在合成阿司匹林中的应用:当6.3 g水杨酸,13.5mL乙酸酐,2片维生素C药片,65℃反应20 min,阿司匹林收率90.1%,75℃反应15 rain,收率为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