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76-84-0
中文名称
核酸酶 P1
英文名称
MUNG BEAN NUCLEASE
CAS
54576-84-0
分子式
NULL
更新日期
2023/07/28 10:49:54
54576-84-0 结构式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通用核酸酶核酸酶 P1
NUCLEASE核酸酶
核酸酶P1 来源于桔青霉菌
核酸酶P 10,FROM PENICILLIUM CITRINUM
英文别名
BENZONASENUCLEASE
BENZONASE NUCLEASE
NUCLEASE S1
S1 NUCLEASE
NUCLEASE R
Nuclease P
EC 3.1.30.2
EC 3.1.30.1
NUCLEASE P1
所属类别
生物化工:酶及辅酶类常见问题列表
核酸酶
核酸酶P1(Nuclease P1,EC3.1.30.1),又名5'-磷酸二酯酶,是一种含锌的金属酶,核酸酶P1能够水解RNA和热变性DNA得到5'-核苷酸,广泛运用于核苷酸工业生产中,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酶制剂。核苷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低分子化合物,具有许多生理功能,目前,随着在婴幼儿奶粉及保健品领域的广泛应用,核苷酸市场变得越来越大。核酸酶P1在核苷酸工业化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子结构
核酸酶P1的分子量约为44KD,由331个氨基酸多肽单链构成,含有2个二硫键,并含有3个锌原子,酶分子含17.4%的碳水化合物。核酸酶P1的活性中心存在的一个三锌结构,Zn1~Zn3大约相距0.32 nm,Zn2~Zn1相距0.58 nm,Zn2~Zn3相距0.47 nm;两个水分子(W2和W3)吸附在Zn2上,一个水分子(W1)搭桥于Zn1和Zn3之间。研究认为W2在催化过程中可能起亲核试剂的作用。C. Romier等人利用底物结构类似物结合核酸酶,获得高分辨率的核酸酶x-射线晶体(0.18 nm)。其结构分析表明,核酸酶P1有两个口袋样的结构,可能是两个对单核苷酸的吸附或识别位点。其中一个位点(Phe位点)靠近三锌活性中心,主要是依靠Phe61和腺苷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个吸附位点底部,Asp63的羧基可能与腺苷酸的N1以及6-NH2形成氢键。第二个识别位点为Tyr位点,在这个位点中,腺苷酸象三明治一样被夹在Tyr144和Tyr155之间,位点底部的Asp146和腺苷酸可能形成氢键。三锌活性中心处于其中一种口袋模样结构的附近,由于该结构只允许单链的RNA或DNA进入,所以核酸酶P1只能催化单链的核酸。研究还表明,每个识别结构底部的Asp与腺苷酸形成的氢键可能与核酸酶P1的最适pH值有关,即pH值的大小直接与氢键形成的多少以及牢固程度有关系。根据分子结构推测核酸酶P1的催化机理可能为:在Zn1和Zn3之间水分子的-OH经过Asp45激活后攻击单链核酸的P-O3′键,从而与O3R′发生亲核取代,Zn2对劈分下来的O3′起到稳定作用,多余的负电荷则被Arg48中和。应用
核酸酶P1是一种含锌的金属酶,能够水解RNA和热变性DNA得到5'-核苷酸,广泛运用于核苷酸工业生产中,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酶制剂。催化特性
核酸酶P1是一种磷酸二酯酶,只切割单链DNA或RNA,而对碱基对没有特异性。实际上,该酶具有两种酶的活性,一是磷酸二酯酶活性,作用于RNA或DNA单链中的3', 5'--磷酸二酯键,生成5'-核苷酸;二是3'-磷酸单酯酶活性,分解单核苷酸或寡聚核苷酸中的3′-磷酸单酯键。但是也有报道低浓度核酸酶对某些核苷酸序列有一定的嗜好性。影响核酸酶P1催化活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值、金属离子和一些有机试剂。生产方法
核酸酶P1的生产方法主要有3种:固体发酵法、深层液态发酵法以及固定化液体发酵法。固体发酵(solid-state fermentation,SSF)操作简单,成本低,利用麸皮等农作物为原料,也能够得到较高酶活的粗酶液。但是由于这些农产品成分非常复杂,因而,要想获得纯的核酸酶P1较为困难和繁琐。
深层液态发酵法利用现代发酵技术,通过装在发酵罐中的各种感应器,可以较好的控制发酵过程,其原料的配比也比较明确。通常的液体发酵主要工艺条件为:合成液体培养基,通风1∶0.4,发酵温度30℃,培养时间为50~70 h。不同生产厂家的工艺条件依据本身使用的菌种和设备有所调整。总体来说,液态发酵的菌丝体和发酵液较易分离,是目前国内外生产核酸酶P1粗酶液的主要方法,广泛运用于核苷酸发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