镓标准溶液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镓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Ga”,原子序31,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3族,为一种贫金属,与铝、铟和铊具有相似的特性。在自然界中常以微量散存于锌矿、铝矾土矿等矿石中。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镓元素是一种质地柔软的银色金属;而在低温下则为脆性固体。当温度高于29.76°C(85.57°F)则为液体,因此此金属会融化于人的手中(一般人的体温为37°C(99°F))。
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得列夫以他的元素周期律,预测“镓”的存在,称之为“eka-aluminium”,意思“铝下元素”(铝下一行的元素)。其密度、熔点、氧化的特征、和氯的键结与随后发现“镓”实值相差无几。
1875年,德布瓦博德兰检测在闪锌矿样品的原子光谱时,发现两条紫色谱线,后来经过电解氢氧化镓的氢氧化钾溶液得到镓。德布瓦博德兰以“高卢”(Gallia)为这个元素命名,在拉丁语中这是对法国高卢的称呼。也有人认为是运用不同语言的双关语而用他的名字(其中包含“Lecoq”)命名:Le coq在法语中是“公鸡”(rooster)之意,而后者在拉丁语中又是“吊带”(gallus,与镓gallium相近)的意思。不过1877年德布瓦博德兰写文章否定这个猜测。 德布瓦博德兰原本认为镓的密度是4.7 g/cm3,和门得列夫预测的数值不相符。在门得列夫的建议下,德布瓦博德兰重新测量,并且得到和门得列夫预测几乎相同的数值:5.9 g/cm3。从1875年镓的发现,到今天半导体的时代以来,镓主要应用于高温测温仪以及制造安定性高或是容易融化的合金。
67Ga在自然环境中不存在,主要由回旋加速器加速的质子轰击锌靶产生,核反应式为68Zn(p,2n)67Ga。
镓的熔点可作为温度参考点。镓合金亦可应用于温度计,作为代替汞的无毒和环保的替用品,并且可以承受比汞更高的温度。镓铟锡合金(62–95%镓,5–22%铟和0–16%锡)具有较低的熔点-19°C(-2°F),远低于水的凝固点。自1875年发现以来,镓一直被用于制造低熔点合金。它还用于半导体,作为半导体基材的掺杂剂。
不同纯度的镓的用途也不尽相同,比如:
4N金属镓≥99.99%可用于光伏衬底、磁性材料、高温温度计、低熔点合金、光学玻璃等。
5N金属镓≥99.999%可用于热传导介质以及制作高温真空泵、紫外线灯泡等。
6N高纯镓≥99.9999%可用于LED用GaAs,GaP,GaSb,及NB-Fe-B高级磁性材料。
7N高纯镓≥99.99999%用于制绝缘GaAs,供IC作衬底。
8N(MBE)超纯镓≥∞%可用于分子束外延的源,制作GaN蓝色LED和LD,微波电路、量子器件。
镓是炼铝和炼锌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然而从闪锌矿中得到的镓很少。大部分的镓萃取自于拜耳法中粗炼的氢氧化铝溶液。通过汞电池的电解和氢氧化钠中汞齐的水解得到镓酸钠,再由电解得到镓。半导体镓则要用区域熔融技术提纯,或从熔融物中提取单晶(即柴氏法)。99.9999%纯的镓已经能例行取得,并且在商业上有广泛应用。
化学性质
金黄色,有金属光泽,质柔软而延展性大(面心立方结晶)。熔点1064.43℃。沸点3080℃。相对密度19.3。溶于王水、氰化钾,不溶于酸、冷水和热水。在室温下,其表面能被卤素溶液腐蚀。非常不活泼,不受酸、空气或氧腐蚀。商品常制成海绵状、粉状等。
用途
半导体工业用作镀金材料。
用途
用于制造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和高纯合金。用于镓盐制备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介质。
生产方法
将高纯氯化金溶液加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加入草酸进行还原反应,过滤,用无离子水洗涤,制得高纯金成品。
生产方法
工业生产以工业级金属镓为原料,用电解法、减压蒸馏法、分步结晶法、区域熔融法进一步提纯,制得高纯镓。电解法 以99.99%的工业级金属镓为原料,经电解精炼等工艺,制得高纯镓的纯度≥99.999%。
以≥99.999%的高纯镓为原料,经拉制单晶或其他提纯工艺进一步提纯,制得高纯镓的纯度≥99.99999%。
类别
腐蚀物品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碱产生易燃氢气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灭火剂
二氧化碳、砂土
镓标准溶液
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