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1][2]
胸腺肽市场广阔,胸腺肽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共同作用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首选方法之一,每年将产生接近10亿元的市场销售。
目前国内生产的胸腺肽大多是从动物胸腺中提取,由于提取物为混合物,有效成分浓度低,疗效不够理想,且混合物中含动物蛋白,注射时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而且因为来源不够稳定,使得质量控制更为困难。目前美国等欧美国家已经禁止临床使用动物来源胸腺肽药品。
生理功能[1]
胸腺肽(thymosin,T)是Goldstein等于1977年首次在胸腺组织中发现,在体内主要存在于胸腺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胸腺组织中,在肝、肾、心、肺、脾等器官也有分布,在体内它是由111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胸腺肽原(prothymosin)经酶解加下产生。成熟的胸腺肽由2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3.108KD,等电点4.2,其序列为:
Ser-Asp-Ala-Ala-Val-Asp-Thr-Ser-Ser-Glu-ILe-Thr-Thr-Lys-Asp-Leu-Lys-Glu-Lys-lys-Glu-Val-Val-Glu-Glu-Ala-Glu-Asn。
胸腺肽在人体血清中的正常浓度大约为540-670pg/mL,其主要生理功能为调节机体的免疫活性,包括刺激多能干细胞分化为胸腺细胞,促进T-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增强T细胞的功能,并使CD3+和CD4+等细胞的数量升高等。做为一种广谱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临床用途包括用于治疗乙型、丙型肝炎;作为免疫辅助药物;用于肿瘤和艾滋病治疗等。此外胸腺肽还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血管生长,细胞迁移,组织修复以及精子的穿透能力等相关。
应用[3]
胸腺肽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能诱导前T淋巴细胞转化为有细胞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还可以使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增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活性增加。可以用于防治电离辐射造成的损伤,并使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胸腺淋巴细胞cAMP和cGMP含量升高,而对正常机体无明显作用,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难治性肺结核、银屑病、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辅助治疗白血病和恶性肿瘤等的有效生化药物,还用于抗衰老。
主要参考资料
[1] 杨玲媛, 谢青梅, 毕英佐, YANGLing-yuan, XIEQing-mei, & BIYing-zuo. (2008). 胸腺肽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10).
[2] 李洁, 王晓杰, & 邹素兰. (2008). 胸腺肽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中国药房, 19(14), 1108-1109.
[3] 张久聪, 董茜, & 邵彬. (2006). 胸腺肽α1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2(4), 547-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