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1】
化学式CCl3C00H。一种强有机酸,电离常数为3x10-1,无色结晶,有刺激性气味,有潮解性,在空气中能吸潮深化,能溶于水,极易溶于乙醇、乙醚。水溶呈强酸性。0.1mol/L水溶液pH值为1.2。与苛性碱溶液共热即分解成氯仿和碳酸钠。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有毒和腐蚀性。
相对密度(水=1):1.629;
熔点:57~58℃;
沸点:193~197℃;
不易燃,但受热易分解放出有毒性氯气。
三氯乙酸的基本性质
用途
用作测定氟化物、蛋白质沉淀剂,与三氯化铁共同作胆色素的试剂。显微分析用作固定剂。用于有机合成,医药、杀虫药的制造等。它的钠盐、铵盐是除草剂。一般使用三氯乙酸钠盐做为粮食作物和蔬菜田芽前除草剂。
生产工艺【2】
我国三氯乙酸采用氯乙酸母液氯化法生产,反应原理如下:
CH3COOH+C12→C13CCOOH+HCI (1)
C1CH2COOH+C12→C13CCOOH+HCl (2)
C12CHCOOH+C12→C13CCOOH+HCI (3)
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在主副反应锅内分别加入氯乙酸母液,并加入硫磺粉为催化剂(为母液重量的2%~3%),升温至100℃开始通人氯气。反应约24 h后,主锅反应温度提高到130~140℃,并保持恒定,副锅控温120~130℃。当主反应锅内料液密度达1.57~1.589/cm3,80℃时,停止氯化。将料液放入结晶釜,重新补加母液,重复前面的氯化过程。反应好的料液放入结晶锅后,用冷却水降温。待结晶形成后,减压抽去母液,夹套改通蒸气,将结晶熔融,抽至蒸馏釜,在真空度89.3 kPa、温度100~130。C蒸出低沸物。然后升温至140。C,在真空度53.3 kPa下带气蒸馏,得三氯乙酸。
危险性及急救措施【3】【4】
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咳嗽、胸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眼直接接触可造成严重损害,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在过去,因为常用作牙龈烧灼,三氯乙酸烧伤较为常见。它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药品,错误的使用可导致严重的烧伤。在临床上可先见表面发白,继而组织坏死,在白色坏死组织下可出现炎症、靡烂或溃疡。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当发生泄露时,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 钟。可用大量水冲洗,或用2%苏打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养护【5】
(1)入库验收:检查外包装是否受雨淋、水浸、污染、破裂。包装封口是否严密。物品是否潮解深化。
(2)堆码苫垫:货底应垫高15~30cm、物垛高度不超过3m。
(3)在库检查:在库储存期间每日上班后、下班前应对货垛及环境各进行一次检查,每季度定期全面检查一次。
(4)温湿度管理:库房应经常进行通风以保持干燥,梅雨季节库内相对湿度达到80%时,可用吸湿机或放生石灰块吸潮。
(5)安全作业:搬运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手套,装卸堆码要注意轻拿轻放。
(6)保管期限:1年。
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罩。
身体防护:穿防腐蚀材料制成的衣服。
手防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储存条件
储存在干燥库房内,与碱类、氧化剂隔离储存,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温度不超过30℃。
参考文献
[1] 王鸿利 叶裕春主编,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2页
[2] 周学永编著,氯乙酸基础研究与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5月,第73页
[3]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编著,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12,第244页
[4] (希)GEORGE LASKARIS原著,陈江、林珊主译,陈倩倩、陈念梅、杨进、阳爱民 、 傅燕龙、简小冲译,口腔疾病诊疗彩色图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07月第1版,第66页
[5] 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编,常用危险化学品包装储运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02月第1版,第4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