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概述[1][2]
氨鲁米特(又名氨基乙哌啶酮)化学名:3-乙基-3-(4-氨基苯基)-2,6-哌啶二酮,本产品是1955年由瑞士诺华(Novartis)公司研发上市的抗癌药,在临床上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品为镇静催眠药,格鲁米特(导眠能)的衍生物,具有抑制肾上腺碳链裂解酶,阻止雄激素转变雌激素。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主要源自于雄激素,因而可用于绝经期后晚期乳腺癌。
药理作用[2]
本品可在肾上腺皮质和腺体外组织两个不同部位阻断雄激素的生物合成,从而起到药物肾上腺切除作用。在腺体内主要阻止肾上腺中的胆固醇转变为孕烯醇酮,从而抑制肾上腺皮质中自体激素的生物合成。在周围组织中具有强力的芳香化酶抑制作用,阻止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主要来源是雄激素的前体雄烯二酮在脂肪、肌肉和肝脏中经芳香化转变而来。本品抑制芳香化作用比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作用大10倍。垂体后叶分泌的ACTH能对抗氨鲁米特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的作用,所以使用本品的同时合用氢化可的松,以阻滞ACTH的这种作用。
临床应用和适应症[2] [1]
主要适用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效果更好,对乳腺癌骨转移有效,也可用于皮质醇增多症的治疗。
乳腺癌多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是女性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100例妇女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来曲唑、氨鲁米特进行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
两组妇女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给予治疗4~6周评价疗效,至于病变进展后停止用药。对照组方法:妇女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氨鲁米特治疗,氨鲁米特250 mg,3次/d,4次/d。泼尼松10 mL,1次/d。治疗组方法:妇女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来曲唑治疗,来曲唑2.5 mL,1次/d。在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妇女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在用药后,治疗组来曲唑治疗妇女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出现乏力3例、食欲不振5例和头晕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氨鲁米特治疗妇女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和皮疹10例,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总胆红素升高3例,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2例,轻度贫血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百分之六十。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P<0.05)。总而言之,来曲唑治疗妇女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确切,与氨鲁米特相比不良反应更加轻微,且无需同时使用皮质激素,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使用方便。
用法用量[2]
开始每次250mg,口服,一日2次,1~2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增加剂量,每次250mg,一日3~4次,但每日剂量不超过1000mg。口服8周后改为维持量,每次250mg,一日2次。使用本品期间应同时口服氢化可的松,开始每次20mg,一日4次,1~2周后减量为每次20mg,一日2次。
不良反应[2]
可出现嗜睡、困倦、乏力、头晕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一般4周左右逐渐消失。皮疹常发生在用药后10~15天,多可自行消退。少数病人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药物相互作用[2]
同时应用香豆类抗凝药、口服降糖药及地塞米松时可增加本品的代谢速度,应注意观察。
药代动力学[2]
健康成人口服本品500mg后1.5小时,平均最高血药浓度为5.9μg/ml,平均血浆半衰期为12.5小时,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为96.8μg/(ml•h),血浆清除平均值为86.2ml/分,药物在体内细胞中的分布比血浆中高1.4倍,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21.3%~25.0%。用药后占总药量的34%~50%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其代谢产物主要为N-乙酰化物,占4%~25%,其余代谢产物为N-甲酰化物及硝基导眠能。
注意事项[2]
本品为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绝经后的晚期乳腺癌,不适用于绝经前患者。不宜与他莫昔芬合用。抗肿瘤内分泌药物,应在有经验的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合并感染、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对本品严重过敏者禁用。
主要参考资料
[1]赵春晓.来曲唑和氨鲁米特治疗妇女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7):163-164.
[2] 氨鲁米特片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