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二氧吲哚林-7-羧酸的制备

2022/5/23 13:38:27

背景及概述

靛红,又名2,3-吲哚二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及人体内的重要的天然产物,其在脑内海马等部位有较高的分布,也是龙虾等海洋动物生存所需的内源性活性因子。目前己报道靛红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神经保护、抗氧化等诸多生物活性,且具有较低的毒性。吲哚醌-7-羧酸类化合物是指具有吲哚环结构且在7位上具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在各类生物体中,有许多贯穿整个生命全过程的活性物质,具有吲哚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就是其中的一大类,它们主要以生物碱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约占己知生物碱的四分之一,具有许多显著的生物药理活性。在医药方面,吲哚醌-7-甲酸可用于合成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螺环化合物,用于治疗精神病、胃病、偏头痛等。在农药方面,吲哚-3-甲酸衍生物可以合成一些植物抗菌素(Camalexins)。这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杀菌作用,能选择性的抑制植物致病真菌。2,3-二氧吲哚林-7-羧酸的用途非常广泛,是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2,3-二氧吲哚林-7-羧酸又称2,3-二氧代-7-吲哚啉羧酸;2,3-吲哚醌-7-羧酸,化学式是C9H5NO4,分子量是191.14,外文名2,3-Dioxoindoline-7-carboxylicacid,CAS登录号:25128-35-2,熔点:268-275ºC。

制备

根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1],2,3-二氧吲哚林-7-甲酸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两种,种:以2,3-二氧吲哚林为原料经过Vilsmeier-Hacck反应先制备2,3-二氧吲哚林-7-甲醛,再用高锰酸钾对醛基氧化而制得2,3-二氧吲哚林-7-甲酸。第二种:水解2,3-二氧吲哚林-7-甲腈,该法主要有三步反应,首先以2,3-二氧吲哚林为原料经过Vilsmeier-Hacck反应先制备2,3-二氧吲哚林-7-甲醛,然后2,3-二氧吲哚林-7-甲醛经过与盐酸羟氨的一步法,合成2,3-二氧吲哚林-7-甲腈,再水解得到2,3-二氧吲哚林-7-甲酸。2,3-二氧吲哚林-7-甲酸的合成反应式如下图:

图1 2,3-二氧吲哚林-7-甲酸的合成反应式图

实验操作:

方法一、

2,3-二氧吲哚林-7-甲腈的合成

向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100ml三颈瓶中加入2,3-二氧吲哚林-7-甲醛,盐酸羟胺,乙酸钠,30mL冰醋酸和1mL醋酐,回流反应。冷却后倒入冰水中,析出固体,过滤,水洗后烘干,重结晶得2,3-二氧吲哚林-7-甲腈。

2,3-二氧吲哚林-7-甲酸的合成

向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100ml三颈瓶中加入2,3-二氧吲哚林-7-甲腈,NaOH,水,回流反应。冷却后过滤,滤液用稀盐酸酸化至pH<3,析出固体,过滤烘干得化合物2,3-二氧吲哚林-7-甲酸。

方法二、

异亚硝基苯乙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用精密分析天平称取无水硫酸钠置于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水,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缓慢升温至55℃,搅拌至硫酸钠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依次缓慢加入水合氯醛,取代苯胺、浓盐酸和5mL氨水的混合溶液,盐酸羟氨和5 mL蒸馏水配制成的溶液,搅拌下升温至60~70℃反应1.5~2 小时,在加热反应过程中有米黄色沉淀生成,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度。反应完成后冷却,抽滤,经过红外干燥后,得米黄色结晶体取代异亚硝基苯乙酰胺。

二氧代吲哚啉衍生物的合成

量取浓硫酸15 mL于50 mL圆底烧瓶中,升温至50℃,缓慢分批加入不同取代的异亚硝基苯乙酰胺,并保持温度在60~70℃。加毕,升温至80℃,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度,约15 分钟后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缓缓倒入约反应液体积10倍的碎冰中,搅拌均匀,静置约30 分钟,抽滤,滤饼用水洗涤数次直至近全部硫酸洗去,干燥,得深橙红色结晶体2,3-二氧吲哚林-7-甲酸。

参考文献

[1] US2004/9965 A1,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142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2,3-二氧吲哚林-7-羧酸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