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患者对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往往比较熟悉,尤其像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在治疗疾病的漫长过程中,常常会与这一类药物接触。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采用激素治疗后,几乎所有患者病情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往往服用几个小时关节痛就有所缓解。可是,缓解疼痛具有如此“神效”的糖皮质激素,医生为何却奉劝风湿病患者不可长期大量服用呢?
糖皮质激素与类风湿关节炎
我们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等,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讲,糖皮质激素主要起着抗炎止痛的作用。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达到抗炎作用,并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浸润和渗出,从而使细胞间质的水肿消退,达到缓解关节肿胀与疼痛的作用。
一般来讲,几乎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应用激素后病情都可得到好转,往往服药几个小时内,关节疼痛和僵硬都会减轻,在服药第二天,晨僵会明显消失。大约一周时间,关节肿胀和疼痛会得到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用药1~2月后,病情会得到的改善。
因为能够快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症状,糖皮质激素在上个世纪40年代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后,一度被认为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王牌”,但糖皮质激素却没能经受住时间的考虑,患者在用药几个月后,即使继续服用乃至增加剂量,病情也不再好转,事实证明糖皮质激素并不能完全消除炎症,也不能阻止关节破坏的发展,长期大量服用反而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也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王座”上跌落下来。
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硬化症、成人Still病、脊柱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但是,长期应用激素却容易产生依赖性,并且造成各种不良反应。
激素可以对人体多个器官、组织产生副作用: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
消化系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出血、胰腺炎;
代谢疾病——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库欣综合征;
免疫系统——广泛抑制;
骨骼肌肉系统——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肌肉萎缩;
中枢神经系统——行为、认知、情绪改变,如兴奋、多语、狂躁等;
肾脏——排钾、保钠;
眼部——青光眼、白内障;
内分泌系统——肾上腺萎缩;
皮肤——多毛、痤疮、瘀斑;
其他——食欲亢进、体重增加;面部及颈背部皮下脂肪增厚,呈满月脸和水牛背。
尽管激素具有如此之多的不良反应,但很多患者只看到激素快速消肿止痛的“好处”,不知道或者不重视激素的副作用,又或者很多非正规医生的用药不当,或者江湖郎中将激素包装成为传统特效药,滥用激素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然而,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患者稍微一减量,关节肿痛就会明显加重,而且稍不小心就容易发生骨折,严重者甚至造成脊椎压缩性骨折,导致轻度瘫痪。滥用激素导致的副作用,可能比类风湿关节炎本身的危害更严重。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讲,尤其要注意的就是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本身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类风湿关节炎高发年龄与骨质疏松症高发年龄有所重叠,50岁左右更年期女性本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受类风湿关节炎影响就更容易发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疼痛、关节障碍的原因,活动量减少影响骨骼肌,加快骨量丢失易患骨质疏松症。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周围骨膜等软组组肿胀,会阻碍血运影响关节及骨营养,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免疫功能异常,容易引起骨重建障碍,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的药物,尤其是糖皮质激素,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且增加尿钙的排泄量,如果长期大量服用就很容易加重骨量丢失,引发骨质疏松症。
所以,一旦患上类风湿关节炎就要警惕骨质疏松症,而对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则需要定期监测骨密度,并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患者同时还应该保持营养充足和适当的户外活动接受日照,尽可能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