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皮丙酸的代谢过程

2020/1/7 7:28:10

背景及概述[1][2]

土荆皮酸是从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kaempferiGord.)的根皮或近根树皮中分离得到的一类萜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土荆皮甲酸、土荆皮乙酸、土荆皮丙酸、土荆皮丙酸2、土荆皮丁酸、土荆皮甲酸苷及土荆皮乙酸苷等。土荆皮酸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特殊的薁类结构,同时具有内酯环和共轭双烯酸侧链的结构,这类结构在天然产物中较为少见。

复方土荆皮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制剂规范》收载的中药复方制剂,同时被《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3册》收载,具有抗表皮真菌和止痒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手癣、脚癣和体癣等的治疗。其有效成分包括土荆皮丙酸。

土荆皮丙酸为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甲醇、乙醇、DMSO等有机溶剂,土荆皮丙酸具有抗真菌、抗生育、抗肿瘤等作用,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对中国常见的10种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用量对许兰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即有杀菌作用,抗菌作用以有机酸最强,乙醇浸膏次之,苯浸膏再次,电镜观察可见石膏样癣菌细胞结构变性,线粒体等细胞器消失,细胞膜明显皱缩,呈憩室样反折入胞浆内,其原料土荆皮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体外实验显示,土荆皮乙酸对多种人肿瘤细胞系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而且相对于人正常细胞表现出选择性,能诱导人白血病、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细胞凋亡。但由于其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低、在体内易被迅速代谢等缺点(如文献中报道1min内血浆酯酶对土荆皮丙酸酯键的迅速代谢,形成无活性去甲基土荆皮丙酸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土荆皮丙酸

代谢过程[3]

综合应用体内和体外代谢模型,初步揭示了土荆皮丙酸的体内代谢主要在血液中完成。如图3所示,土荆皮丙酸的代谢产物主要以PC2为主,它是血浆酯酶快速水解PB的C-19酯键的产物。DDPB是很少量的代谢产物,它可能由PC2和PC水解酯键得来,推测这一过程也应该和血浆酯酶的作用有关。通过质谱裂解规律推测代谢产物PC2G的结构为PC2的葡萄糖苷,属于相对少见的Ⅱ相代谢产物,这一结果需要进一步实验的确证。口服土荆皮丙酸后各种样品的HPLC-UV图谱中都未

检测到代谢产物PC2G,但是胆汁样品的ESI/MSn分析发现了PC2G,证明土荆皮丙酸口服给药也能产生该代谢产物,该代谢物的产生应该与给药途径无关,其在口服样品中几乎未检测到的原因可能是含量过低。总体上看,土荆皮丙酸经口服给药和静脉注射给药得到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基本一致,不同给药途径和样品中检测到的原形药物略有不同。

土荆皮丙酸与二性霉素B等抗真菌剂对白色含珠菌的作用相比较,其相同点为细胞浆内均有电子薄区,细胞膜完整,并反折入胞浆内。不同点在于土荆皮丙酸作用的真菌细胞结构变性,细胞器消失,细胞膜明显皱缩,并呈憩室样反折入胞头,线粒体结构亦变性乃至消失。

主要参考资料

[1] 李晓翠, & 苗爱东. (2012).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土荆皮酊中4种二萜类成分. 中成药, 34(11), 2124-2128.

[2] 曾艳. (2011). 发酵床养猪垫料中病原防控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38(5), 196-199.

[3] 李晓翠 (2013). 复方土荆皮酊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河北北方学院).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358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土荆皮丙酸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