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3]
大鼠雪旺细胞提取于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细胞通过对S-100,GFAP和CD90的免疫荧光染色验证,经测试不含有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大鼠雪旺细胞对神经再生和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具有特殊的临床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作为研究神经病和神经再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修复的哺乳动物模型。
雪旺细胞是神经嵴的衍生物,包盖周围神经形成轴突的髓鞘。它们环绕在末梢神经轴突的轴上,沿着轴突节形成一层髓磷脂髓鞘。雪旺细胞对末梢神经的发育,功能和再生起着重要作用。当轴突快死亡时,雪旺细胞环绕其周围帮助消化轴突。连续的雪旺细胞形成一个空的管道,在其尾端形成新的轴突。在末梢神经中雪旺细胞的数量是受到严格调控的。
大鼠雪旺细胞
雪旺细胞沿神经元的突起分布,包裹在神经纤维上,雪旺细胞的外表面有基膜,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受损的神经元的存活及其轴突的再生,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的构成。研究表明,神经元延伸时对与其接触的底物是非常具有选择性的,而且一旦与雪旺细胞接触,神经纤维的延伸就会严格限制在Bungner带内。
体外增殖受到诸如PDGF,FGF,神经元和其它多肽类生长因子的刺激.雪旺细胞提供相对简单,明确,易懂的哺乳动物模型以用来研究一系列发育问题。在研究神经病和神经再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修复方面雪旺细胞也具有特殊的临床重要性。
应用[4-5]
大鼠雪旺细胞可以用于雷帕霉素、FK506对大鼠雪旺细胞增殖、迁移及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对比研究
研究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FK506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通过观察两者在不同浓度下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雪旺氏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对大鼠雪旺氏细胞周期、相关蛋白(ERK,p-ERK,NCAM;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对比分析两者对雪旺氏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及其差异,为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1.选择纯化的大鼠雪旺氏细胞,将其分为FK506组、雷帕霉素组、溶剂组,而FK506组及雷帕霉素组分别分为1.53nM、6.1nM、24.4nM、97.6nM、390nM、1.56microM、6.25microM、25microM、100microM10个剂量组。与大鼠雪旺氏细胞分别培养6h、12h、24h、36h、48h、60h和72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雪旺氏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用MTT法检测其不同时间点的OD值;
2.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雷帕霉素及FK506对体外培养雪旺氏细胞周期的影响;
3. 采用细胞划痕的方法检测雷帕霉素及FK506对体外培养雪旺氏细胞迁移的影响;
4. 选择纯化的大鼠雪旺氏细胞,用FK506(6.25microM,100microM)和雷帕霉素(25microM、1.53nM)及溶剂对照组分别培养48h。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crnBlot)、免疫沉淀的测定方法研究雷帕霉素对雪旺氏细胞ERK,p-ERK,GAP43,NCAM蛋白表达的影响。
5. 选择纯化的大鼠雪旺氏细胞,用FK506(6.25microM,100microM)和雷帕霉素(25microM、1.53nM)及溶剂对照组分别培养4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雷帕霉素对雪旺氏细胞NGF分泌的影响。
结果:1.FK506对大鼠雪旺氏细胞的增殖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的加大,其对大鼠雪旺氏细胞的增殖作用越明显,FK5066.25microM剂量组大鼠雪旺氏细胞的增殖作用表现(P<0.05);当FK506剂量加大到400microM后,其对大鼠雪旺氏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作用,大鼠雪旺氏细胞出现活性下降甚至凋亡,与其他FK506有明显性差异(P<0.006);而雷帕霉素对大鼠雪旺氏细胞的增殖作用没有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的加大,其对大鼠雪旺氏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未见增大,其在小剂量1.53nM就可以明显促进大鼠雪旺氏细胞的增殖(P<0.05),当其剂量加大到100microM后,其对大鼠雪旺氏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作用,大鼠雪旺氏细胞出现活性下降甚至凋亡,与其他雷帕霉素治疗组有明显性差异(P<0.005)。
2. FK506剂量组及雷帕霉素剂量组均可以使大鼠雪旺氏细胞的增殖指数及S期增大,其中以FK506剂量组使大鼠雪旺氏细胞的增殖指数及S期增大较为明显,与雷帕霉素剂量组及溶剂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
3.无论是FK506剂量组还是雷帕霉素剂量组均能促进雪旺氏细胞的迁移,与溶剂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06)。其中雷帕霉素剂量组促进雪旺氏细胞迁移的效果,其与FK506剂量组有明显差异(p<0.05)。
参考文献
[1]Measuring anisotropic cell motility on curved substrates.Kyle M.Douglass;;Nicklaus A.Sparrow;;Marga Bott;;Cristina Fernandez‐Valle;;Aristide Dogariu.J.Biophoton.,2012
[2]A Central Role for the ERK-Signaling Pathway in Controlling Schwann Cell Plasticity and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Vivo.Ilaria Napoli;;Luke A.Noon;;Sara Ribeiro;;Ajay P.Kerai;;Simona Parrinello;;Laura H.Rosenberg;;Melissa J.Collins;;Marie C.Harrisingh;;Ian J.White;;Ashwin Woodhoo;;Alison C.Lloyd.Neuron,2012
[3]The role of immunophilin ligands in nerve regeneration.Edward C Toll;;Alexander M Seifalian;;Martin A Birchall.Regen.Med.,2011
[4]Combined use of decellularized allogeneic artery conduits with autologous transdifferentiated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for faci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rats.Fei Sun;;Ke Zhou;;Wen-juan Mi;;Jian-hua Qiu.Biomaterials,2011
[5]张海卫.雷帕霉素、FK506对大鼠雪旺细胞增殖、迁移及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对比研究[D].南华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