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苯达唑(Fenbendazole)是一种广谱的苯并咪唑类驱虫药,可用于家畜、家禽以及实验动物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具有驱虫谱广,毒性代,耐受性好,安全范围宽,适口性好等优点,为目前国外广泛应用的兽用驱虫药。针对芬苯达唑的研究一直在进行,近年来,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芬苯达唑治疗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抗癌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广泛使用的抗寄生虫药物的抗癌活性,特别是苯并咪唑。在大多数动物中,芬苯达唑被认为是安全且可耐受的有效剂量的驱虫药。对芬苯达唑的氧化还原调节特性及其抗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
Severina Semkova 等人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旨在探讨芬苯达唑在不影响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活力和氧化还原状态的情况下选择性氧化还原介导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可能性[1]。实验采用三种细胞系: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乳腺癌上皮细胞(MCF7 -腔腺癌,低转移;MDA-MB-231 -三阴性腺癌,高度转移)。用芬苯达唑处理细胞48小时,用常规方法分析三个参数:细胞活力和增殖、细胞内超氧化物水平和氢过氧化物水平。数据显示,MDA-MB-231细胞比MCF-7细胞更容易受到芬苯达唑诱导的氧化应激。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与未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芬苯达唑显著抑制氧化应激。这些数据与芬苯达唑对细胞活力和IC50值的影响相关,间接证明了该药物具有潜在的靶向抗癌作用,特别是对MDA-MB-231细胞。芬苯达唑诱导MDA-MB-231和MCF-7氧化应激水平的差异表明,两种乳腺癌通过不同的氧化还原相关机制对芬苯达唑产生反应。
抑制肺纤维化
Lan Wang 等人发现给予芬苯达唑可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有关[2]。
在该研究中,小鼠灌注博来霉素第10天,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芬苯达唑(150 ppm)的方式给药治疗,第21天处死小鼠进行病理学检验和生化指标分析。发现芬苯达唑治疗后小鼠的终点体重较模型组有所回升,肺组织形态有所改善,肺组织羟脯氨酸水平,间质细胞生物标记物α-SMA和Ⅰ型胶原水平均有所降低。如上证据表明,芬苯达唑减弱了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
为了进一步探索芬苯达唑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还采用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系IMR-90进行了体外实验。观察到芬苯达唑对成纤维细胞活力以及增殖具有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此外,芬苯达唑显著抑制了IMR-90细胞迁移能力。
这些研究使我们对芬苯达唑有了新的认识,拓展了此类药物潜在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Redox-mediated Anticancer Activity of Anti-parasitic Drug Fenbendazole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doi:10.21873/anticanres.16267
[2] Fenbendazole Attenuates Bleomyci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in Mice via Suppression of Fibroblast-to-Myofibroblast Differentiation. doi:10.3390/ijms23221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