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性质
单甲脒是一种化学物质,又叫杀螨脒,化学名称N-(2,4-二甲苯基)-N'-甲基甲脒盐酸盐,分子式为C10H14N2,分子量是162.232,其相对密度是0.94g/cm3。单甲脒是双甲脒的同系物,纯品为无色针状结晶,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它的产品是单甲脒的盐酸盐,可溶于水,产品为含单甲脒盐酸盐15%、25%水剂、15%高渗水剂。
应用
单甲脒是一种新型的有机氮杀螨剂,是防治螨类特别是抗性螨类的一种理想药剂,对蚧类,粉虱类亦有明显的防效,而且对天敌影响小,较好地克服了目前桔园常用的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等对天敌杀伤大并使部分害虫产生抗性的缺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单甲脒的杀螨特性与双甲脒很相似。对害螨具有触杀、拒食和趋避作用,兼有一定的胃毒和熏蒸作用。对成螨、卵、若螨都有效。还有相当强的杀蚜活性,对棉红铃虫、水稻三化螟和二化螟也有一定活性。对瓢虫、草蛉、食虫蝽象、食螨瓢虫、棉田蜘蛛、蜜蜂、家蚕比较安全。防治柑橘、苹果、棉花等作物上的螨,喷施可防治棉蚜。药效发挥缓慢,持效期较长。
虽然杀螨特性相似,但单甲脒杀螨活性比双甲脒稍低,因而田间使用浓度须略高些,对大田作物害螨,亩用25%水剂40~60毫升对水喷雾,同浓度还可防治棉花伏蚜。对柑橘、苹果和林木上的红蜘蛛和锈壁虱,一般用25%水剂1000倍液喷雾。对茶叶瘿螨用1000~1500被液喷雾。防治梨木虱,用15%高渗水剂1000~1500倍液喷雾。
毒性
单甲脒原药为中毒,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类标准为低毒农药。
安全间隔期:水果采收20天前停止使用。
原药经口急性LD50雄性大鼠为215mg/kg、雌性为245mg/kg,小鼠雄性为265mg/kg、雌性为250mg/kg;经皮急性LD50>2g/kg。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蓄积毒性很小。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有一定影响;对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25%单甲脒水剂经口急性LD50雄性大白鼠为950mg/kg、雌性为780mg/kg。其在气温高时对人脸和眼有轻微刺激作用[2-3]。
研究
生态研究
通过对单甲脒作用于大豆-土壤系统的生态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设置浓度[(单甲脒)/mL·L-1]0.25,0.5,2.5,5.0,25均对大豆虫害有不同的防治效果。其中>2.5时可防治大豆多种虫害;大豆对单甲脒稀释液的pH值反应敏感,高浓度处理的叶片因酸度大而出现药害;推荐浓度[(单甲脒)=0.25mL·L-1],对植株的生长和生理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使总生物量及产量分别增加20%左右,且籽粒中农药无残留,土壤农药残留量也小;当处理pH值<5时会对叶片有伤害,生理功能被抑制,总生物量及产量下降,单甲脒在植物器官及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留量,其中叶残留量大于籽粒及土壤。可以认为,低浓度单甲脒处理不会对植物-土壤系统造成污染[4]。
以研究单甲脒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实验目的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洒单甲脒药物于棉花植株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投加药物于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当单甲脒药物在土壤中的浓度为20mg/g时,好氧异养菌总量开始降低,硝化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的土壤单甲脒药物抑制浓度分别为0.5mg/g和0.1mg/g。单甲脒药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亦不相同,脱氢酶对土壤中单甲脒药物含量为10mg/g时其活性即有明显的减弱,而过氧化氨酶对单甲脒药物的耐受性相当高,其活性的抑制浓度达500mg/g[5]。
降解研究
以门多萨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菌株对单甲脒农药的降解代谢。该菌利用单甲脒作为生长的唯一氮源,其对单甲脒的呼吸作用试验确证了该农药的生物可降解性。单甲脒对细菌生物氧化代谢关联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脱氢酶对单甲脒较敏感,而NADH氧化酶则耐受性较强。单甲脒生物降解特性研究表明,菌株的单甲脒降解酶为组成酶,主要分布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组分,该酶作用于单甲脒的Km值约为5-14mmol/L。经紫外吸收光谱和薄层层析等分析检测,单甲脒降解过程中形成氨和2,4-二甲基苯胺。该菌对于单甲脒农药的降解属于共代谢作用[6]。
组合应用
活性成分为乙唑螨腈和单甲脒形成杀虫组合物,两者的质量比为50:1~1:50,优选比为5:1~1:2。该杀虫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两组活性成分复配后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够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延缓抗性,安全性高,对环境友好环保[7];除此之外,单甲脒还可以和氰戊菊酯复配使用增强对桔全爪螨的杀灭效果[8];以杀虫剂氰虫酰胺[3-溴-N-(4-氰基-2-甲基-6-(甲氨基羰基)苯基)-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羧酰胺]和杀虫杀螨剂单甲脒为有效成分的农药组合物对害虫害螨的毒杀作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表现出高效杀虫杀螨活性,对哺乳动物和天敌昆虫的毒性低,用药量和农用成本低以及药剂间无交互抗性等特点,适于防治农业害虫害螨[9]。
参考文献
[1]周程爱,晏罗通.单甲脒防治柑桔四种主要害虫的药效[J].农药, 1989, 28(1):55-55.
[2]杜秀英,夏唏娟.单甲脒及单甲脒盐酸盐的急性毒性[J].农药, 1994.DOI:CNKI:SUN:NYZZ.0.1994-05-017.
[3]徐镇平.单甲脒急性中毒致呼吸骤停1例[J].1995年13卷2期,
111页, MEDLINE ISTIC PKU CSCD CA,
2021.DOI:10.3760/cma.j.issn.1001-9391.1995.02.135.
[4]林舜华,高雷明.单甲脒农药对大豆-土壤系统的生态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7, 3(2):6.DOI:CNKI:SUN:YYHS.0.1997-02-002.
[5]杨惠芳,王保军,林力,等.单甲脒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6, 2(1):8.DOI:CNKI:SUN:YYHS.0.1996-01-008.
[6]王保军,刘志培,杨惠芳.单甲脒农药的微生物降解代谢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1998, 18(3):296-302.DOI:10.3321/j.issn:0253-2468.1998.03.013.
[7]陈炳旭,池艳艳,冯日碧.含乙唑螨腈和单甲脒的杀虫组合物:CN201810110296.0[P].CN108174854A.
[8]兰亦全.氰戊菊酯与单甲脒复配对桔全爪螨的增效作用[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0.DOI:CNKI:SUN:GJYR.0.2000-01-093.
[9]欧晓明,唐德秀,裴晖,等.含氰虫酰胺和单甲脒的农药组合物:CN 201010022065[P].DOI:CN1017909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