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酯B的药理及临床研究

2024/3/1 9:43:35 作者:飞斯

背景及概述

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是从银杏的根和干燥叶中提取的一种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外观呈白色晶体粉末,具有较高熔点(300℃),油水分配系数(logP)为1.72,易溶于丙酮、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在生物药剂学分类体系中GB属于BCSⅡ型:属于低溶解性-高渗透性,水溶性差,pH7.4环境中溶解度为5.2×10-4mol·L-1,在水及酸性环境中溶解度更低,分别为3.4×10-4mol·L-1与2.7×10-4mol·L-1,导致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同时,作为弱酸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GB内酯环开环,导致溶液度提升,而在酸性条件下又重新环合,体内突释无法满足缓释要求,对其制剂开发造成了一定困难,极大的限制了GB的临床应用。

银杏内酯B性状图.jpg

图1 银杏内酯B性状图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GB作为银杏叶提取物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其结构明确,具有多靶点抗炎、抗氧化作用、不良反应小、来源广泛的特性。GB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可用于转移性癌症的治疗[1],还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和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和缺血低氧病变中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其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s,PAF)拮抗药理活性最强,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所有脑卒中疾病的85%,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和预后不良等特点,若治疗延误死亡率会大幅提升。IS的发病机制为多原因引发脑组织缺血,进而导致脑部功能性障碍,因供血不足造成脑组织坏。IS患者多呈血液高凝状态,原因是血小板大量聚集,由于氧化应激、炎症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阶段起关键作用,因此寻找抗氧化、抗炎、抗凋亡作用的化合物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显得尤为重要。GB因具有改善循环及神经保护的双重作用,有望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治疗的特效药。

参考文献

[1] GOU J, WANG S, LI X, et al. Reduced In vivo burst release of ginkgolide B microcrystals achieved by polymeric H+ depot[J]. Journal of Drug Deliv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67: 102963.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278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银杏内酯 B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