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溴四氯乙烷的化学性质、急性毒性和保存方法

2025/4/28 9:25:37 作者:火华

简介

1,2-二溴四氯乙烷是一种多卤代乙烷衍生物,呈白色粉末,其分子结构中两个碳原子各连接两个氯原子和一个溴原子,并在1位和2位碳上分别连有一个溴原子,分子式为C₂Br₂Cl₄,分子量约为377.7 g/mol。该化合物在常温下通常呈无色至浅黄色油状液体,密度高(约2.3 g/cm³)且挥发性低,由于高度卤代特性,具有显著的化学稳定性和低可燃性。其主要工业用途包括作为专用溶剂、阻燃剂或有机合成中间体,但其毒性及环境风险限制了广泛应用[1]。

 1,2-二溴四氯乙烷的性状

1,2-二溴四氯乙烷的性状

化学性质

1,2-二溴四氯乙烷在常温下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但在高温(超200°C)或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分解,释放氯化氢(HCl)、溴化氢(HBr)和溴蒸气等有害气体。与强氧化剂或还原剂接触可能引发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风险。其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良好(如乙醇、乙醚、氯仿),但几乎不溶于水,这一特性源自其高卤代疏水结构。该化合物的反应性主要体现在溴原子因键能较低而易于发生亲核取代,例如在碱性条件或特定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四氯乙烯或二溴乙烯等衍生物。

急性毒性

1,2-二溴四氯乙烷的急性毒性主要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误服途径暴露。短时吸入高浓度蒸汽会强烈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皮肤接触可能引起红斑、灼伤或皮炎,液态长时间接触可经皮吸收产生全身毒性;误服则会导致消化道损伤,伴随恶心、呕吐和腹痛,严重时可能损害肝肾。动物实验表明,其大鼠经口LD50约为500-1000 mg/kg,归类为中等毒性物质。此外,该化合物对水生生物毒性显著,需严防泄漏至环境[2]。

保存方法

储存1,2-二溴四氯乙烷时,需严格密封于避光容器,置于阴凉(建议温度低于25°C)、干燥且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热源、火种及强氧化剂或碱性物质以避免反应。操作时应佩戴耐化学手套、护目镜和防毒面具,防止直接接触。若发生泄漏,需使用惰性吸附材料(如砂土)覆盖收集,严禁用水冲洗。废物处置需遵循危险化学品规范,优先选择高温焚化(配备卤素吸收装置)或交由专业机构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参考文献

[1] Ley, Steven V.; et al. Diaryl telluroxides as new mild oxidizing reagents. Tetrahedron, Supplement (1981), (9), 213-23.

[2] 张杏坤,黄青伟,陈润涛.对称—二溴四氯乙烷的急性毒性试验[J].广东职业病防治, 1981.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18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1,2-二溴四氯乙烷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