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概述[1][2]
甲磺酸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日本杏林制药株式会社创制的新的6‑氟‑8‑甲氧基喹诺酮化合物,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分枝杆菌等均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临床上使用其半分子结晶水化合物。
药理作用[2]
加替沙星为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外消旋体化合物,体外具有广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其R-和S-对映体抗菌活性相同。本品的抗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转录、修复过程。
抗菌实验结果均表明,本品对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具抗菌活性:
1. 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限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菌株。
2. 革兰氏阴性菌:嗜血杆菌属菌(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奈瑟菌属菌、 不动杆菌属菌、 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枸橼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
3. 其他微生物:肺炎衣原体、嗜肺性军团菌、肺炎支原体。
药代动力学[2]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且不受饮食因素影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6%,口服1~2小时后达加替沙星血药峰浓度。在临床推荐剂量范围内,加替沙星血药峰浓度(Cmax)和血药时曲线下面积(AUC)随剂量成比例增加。口服本品200mg至800mg,连续14天,加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和非时间依赖性。每天一次连续用药,第3天时可达稳态血药浓度。400mg每天一次口服,其稳态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分别约为4mg/L和0.4mg/L。加替沙星蛋白结合率约为20%,与浓度无关。加替沙星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中。唾液中药物浓度和血浆浓度相近,而在胆汁、肺泡巨噬细胞、肺实质、肺表皮细胞层、支气管粘膜、窦粘膜、阴道、宫颈、前列腺液、精液等靶组织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加替沙星无酶诱导作用,不改变自身和其他合用药物的清除代谢。加替沙星在体内代谢极低,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出。口服本品后48小时,药物原形在尿中的回收率达70%以上,而其乙二胺和甲基乙二胺代谢物在尿中的浓度不足摄入量的1%,加替沙星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7~14小时。加替沙星口服或静脉注射后,粪便中加替沙星的原药回收率约5%,提示加替沙星也可经胆道和肠道排除。
适应症[2]
本品主要用于由敏感病原体所致的下述感染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鼻窦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纯性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男性淋球菌性尿路炎症或直肠感染和女性淋球菌性宫颈感染。
药物相互作用[2]
1.本品与丙磺舒合用,可减缓加替沙星经肾排除。
2.本品与地高辛同时使用,未见加替沙星药代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但在部分受试者发现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故应监测服用地高辛患者的地高辛毒性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对表现出毒性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测定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并适当调整地高辛剂量。但不推荐事先调整两药剂量。
3.同时使用加替沙星和影响葡萄糖代谢的药物可增加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危险(见禁忌和警告:血糖异常)
抗糖尿病药物:合并应用格列本脲和其他降血糖药物后,观察到了影响葡萄糖代谢的药效学变化。当格列本脲与加替沙星合并用药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主要参考资料
[1] CN201210279049.6 一种加替沙星的纯化方法
[2]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