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化钠
溴化钠 性质
熔点 | 755 °C (lit.) |
---|---|
沸点 | 1390 °C |
密度 | 3,203 g/cm3 |
堆积密度 | 1750kg/m3 |
蒸气压 | 1 mm Hg ( 806 °C) |
折射率 | 1.6412 |
闪点 | 1390°C |
储存条件 | Store at room temperature. |
溶解度 | H2O:1 Mat 20 °C,透明,无色 |
形态 | 粉末 |
颜色 | 白色 |
比重 | 3.21 |
PH值 | 5.74 (430g/l, H2O, 22.5℃) |
水溶解性 | 905 g/L (20 ºC) |
敏感性 | Hygroscopic |
最大波长(λmax) | λ: 260 nm Amax: 0.01 λ: 280 nm Amax: 0.01 |
Merck | 14,8594 |
BRN | 3587179 |
介电常数 | 6.3399999999999999 |
稳定性 | 稳定的。与强酸不相容。吸湿性。 |
InChIKey | JHJLBTNAGRQEKS-UHFFFAOYSA-M |
LogP | 0 at 25℃ |
CAS 数据库 | 7647-15-6(CAS DataBase Reference) |
NIST化学物质信息 | Sodium bromide(7647-15-6) |
EPA化学物质信息 | Sodium bromide (7647-15-6) |
溴离子能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并促进其集中。医疗上可用作镇定剂、催眠剂、或抗惊厥药物。当人吞咽或吸进该化合物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及眼睛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引起皮肤、眼睛与呼吸道的刺激性反应。服用溴化钠后的不良反应包括:个别患者会出现皮疹、剥脱性皮炎,以及可能出现嗜睡、眩晕、哮喘等反应,停药后上述反应会自行消失,过量服用会引起昏睡。且服药中要注意不能突然停药,否则会引起癫痫持续状态或反跳。另外,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时候,应该立即就医。一般对有过敏的病人禁用,有肝、肾、肺严重功能障碍的人禁用,有支气管哮喘、颅脑损伤、呼吸抑制等疾病的患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不同温度(℃)时每100毫升水中的溶解克数:
80.2g/0℃;85.2g/10℃;90.8g/20℃;98.4g/30℃;107g/40℃
118g/60℃;120g/80℃;121g/90℃;121g/100℃要防止摄入、吸人,防止眼睛、皮肤与之接触。如果摄人、吸入,会发生眩晕、恶心、呕吐,要立即请医生诊治。如溅人眼中,要立即用新鲜水冲洗20 min;皮肤接触了溴化钠,也要用大量水冲洗。
根据采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工艺是采用氢氧化钠与氢溴酸反应;第二种是采用碳酸钠与氢溴酸反应。
反应过程(以NaOH为例):约40%的氢溴酸加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40%烧碱溶液进行中和,至pH7.5~8时生成溴化钠,经蒸发、结晶再离心分离,制得溴化钠成品。
总反应方程式,方法(1)HBr+NaOH→NaBr+H2O;方法(2)HBr+Na2CO3→NaBr+H2O+CO2↑。
尿素还原法将纯碱(碳酸钠)、尿素用热水溶解,并送入反应器中,缓慢加入溴素进行反应,生成溴化钠。然后再加入活性炭脱色,经过滤、蒸发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制得溴化钠成品。
3Br2+3Na2CO3+NH2CONH2→6NaBr+4CO2↑+N2↑+2H2O
中和法将约40%的氢溴酸加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40%烧碱溶液进行中和,至Ph7.5~8时生成溴化钠,经离心分离、蒸发、结晶再离心分离,制得溴化钠成品。
HBr+NaOH→NaBr+H2O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 Xi |
---|---|
危险类别码 | 36/37/38 |
安全说明 | 24/25-25-36-26-22 |
WGK Germany | 1 |
RTECS号 | VZ3150000 |
F | 3 |
TSCA | Yes |
海关编码 | 28275100 |
毒害物质数据 | 7647-15-6(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
毒性 | LD50 orally in rats: 3.5 g/kg (Smith, Hambourger) |
提供商 | 语言 |
---|---|
英文
|
|
英文
|
|
英文
|
|
中文
|
|
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