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瞩目】
商务部回应美豁免部分产品“对等关税”
据商务部官网,有记者问:美方近日宣布豁免部分产品“对等关税”,中方对此有何评价?商务部表示,美东时间4月12日,美方公布相关备忘录,豁免计算机、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中方正在对有关影响进行评估。我们注意到,这是继美方4月10日暂缓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以来,对相关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调整。应该说,这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中方对中美经贸关系的立场是一贯的。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中国有句古话,“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敦促美方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理性声音,在纠错方面迈出一大步,彻底取消“对等关税”的错误做法,回到相互尊重,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的正确道路上来。(36氪)
金价今年已刷新历史高点超20次
世界黄金协会首席市场策略师芮强日前表示,今年以来,黄金价格持续攀升,已先后刷新历史高点超20次,涨幅也超出此前预期。他认为,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引发不确定性,短期内的避险需求仍对金价构成支撑。未来,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将会增加,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多国预计会进一步降息,这将导致国际金价进一步上涨。(央视网)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统的“生命线”,校正场线圈内馈线则是这一系统中尺寸最大的部件,共有9套,由直径16米、高度3米的半环结构组成。(财联社)
【魏氏独家】
3,6二溴咔唑:有机材料领域的闪耀新星
3,6 - 二溴咔唑,化学式为C₁₂H₇Br₂N,是一种具有独特分子结构的咔唑衍生物。它外观呈类白色至淡棕色固体,能溶于二甲亚砜、氯仿和苯等有机溶剂,却不溶于水,储存时需置于阴凉干燥、容器密闭的环境。生产工艺上,绿色化是核心趋势,以二溴海因替代剧毒溴素,反应条件温和(0 - 25℃),无水乙醇为环保溶剂(回收率>90%),三废减少70%以上,集成连续流技术可进一步提升产率、降低能耗。
核心应用场景与性能突破
- 有机电子领域
空穴传输材料:溴原子增强分子共轭性,空穴迁移率>10⁻⁴ cm²/V·s,使钙钛矿电池开路电压提升至1.2 V,柔性可穿戴设备弯曲寿命突破10万次。
光电转换:Suzuki偶联构建共轭聚合物,OPV光电转换效率(PCE)突破18%,OLED发光层外量子效率(EQE)达25%,色域覆盖95% NTSC标准。
- 纳米技术革新
碳纳米管提纯:溴化芳环选择性吸附s-SWCNTs,纯度从85%提升至99.9%,成本降低60%。
生物传感:刚性咔唑骨架设计为近红外荧光探针,细胞内活性氧检测限低至0.1 μM,响应时间<10秒,实现单细胞代谢动态监测。
- 能源材料升级
锂电电解质:调控电极界面稳定性,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2000次(容量保持率90%),快充性能(10分钟充至80%)提升30%。
MOFs配体:构建多孔框架材料,CO₂捕获量>5 mmol/g(常温常压),氢气存储密度达7.5 wt%,优于传统沸石材料。
- 未来技术方向
分子工程:引入氰基、氟原子等官能团,拓宽吸收光谱至800-1500 nm,荧光量子产率>80%,适用于光热驱动器件与近红外成像。
工艺升级:微波辅助合成(反应时间缩短80%)、离子液体催化(原子利用率>99%),单步成本降低50%。
- 新兴场景
柔性电子皮肤:集成应变传感器与生物传感功能,应用于医疗监测(心率、血氧)与运动追踪。
光热驱动器件:光热转换效率>70%,用于微型机器人驱动与海水淡化。
智能传感涂层:实现温度、压力、化学物质的多模态感知,应用于智能建筑与工业安全。
总结
3,6-二溴咔唑通过分子可修饰性与高效电荷传输特性,成为有机电子、纳米技术、能源材料等领域的核心中间体。其绿色合成工艺与跨学科应用潜力,将推动下一代功能材料向低成本、高性能、环境友好方向演进,为碳中和、柔性电子、生物传感等战略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3,6-二溴咔唑应用何处
1. 生物医药:主要应用于生物医药科研课题项目开发和生物前沿技术创新等领域。
2. 实验检测分析:生物数据检测分析和数据库模型构建验证;
3. 对外贸易:通过外贸交易或外贸公司出口供应国际科研机构项目开发、学术经验交流和国外终端生物公司生产开发新品。
我们的3,6-二溴咔唑
种类丰富:常规现货50000+试剂,种类齐全
规格优势:齐全的包装梯度瓶装、袋装、桶装
质量保障:科研级精湛工艺、技术资料证书齐全
魏氏试剂黄金产品
【行业前沿】
中外研究团队利用“分子捕手”为未知化合物“上户口”
化合物结构测定对认识、利用和改进药物及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意义重大。近日,由浙江大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及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学者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超分子对接”概念,为未知化合物“上户口”。相关论文9日发表于《自然》。含长烷基链结构单元的分子在天然产物和药物中常见,但因分子柔性大、难以结晶,确定其单晶结构困难。该团队此前发现柱芳烃与长烷基链化合物有强吸引力,经尝试,把柱芳烃精准整合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长烷基链分子可在内部实现三维有序排列,团队将此结构命名为“分子捕手”。“分子捕手”能特异性识别长烷基链分子。目前,团队已用它成功“捕获”63种已知和未知化合物,并确定了结构,如首次确定了治疗遗传性疾病药物“Dojolvi”(三庚酸甘油酯)关键成分的单晶结构。黄飞鹤教授表示,此方法实验操作简单、测试时间短、适用底物范围广,在天然产物、药物和有机合成产物结构确定方面前景广阔。(来源:新华网)
【医药速递】
国内首仿!成都赛璟生物熊去氧胆酸口服混悬液获批上市
4月8日,成都赛璟生物研发的熊去氧胆酸口服混悬液作为国内首仿3.1类新药正式获批上市。该药是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罕见病囊性纤维化相关肝病(CFALD)的药物,填补了国内熊去氧胆酸片剂/胶囊剂无此适应症的空白。熊去氧胆酸原研于德国Dr. Falk Pharma GmbH,包含片剂、胶囊、口服混悬剂等剂型,最早于1998年在德国和欧盟获批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康哲药业于1998年开始独家代理其胶囊剂(商品名优思弗)。2024年7月,康哲生物等联合研发的熊去氧胆酸口服混悬液(5.1类新药)在国内获批,用于胆囊胆固醇结石、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反流性胃炎。熊去氧胆酸通过补充机体缺乏的胆酸,调节胆固醇代谢和胆汁胆酸浓度,改善胆汁分泌功能。据摩熵医药数据库显示,2023年其胶囊剂全国医院端销售额达20.68亿元,药店端为5.78亿元。此次,成都赛璟生物获批的口服混悬液更符合儿童生理特征,适用于儿童和吞咽困难患者,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优选择。(来源:摩熵医药)
【魏氏试剂】
湖北魏氏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北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专业从事科研分析试剂、生物缓冲剂、氨基酸衍生物、糖酸多糖类化合物、精细化学品、农用化学品、日用化学品和生物催化酶等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出口销售融于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民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