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高血糖诱导内皮细胞毒性已被广泛接受。大黄素是大黄中的天然蒽醌,用于治疗糖尿病,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检验大黄素对高血糖环境引起的内皮细胞毒性的潜在有益影响。方法和结果: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 导致细胞损伤,导致甲臜产物减少 14-27%,DNA 含量降低 12-19%,亚二倍体细胞凋亡增加 40-109%。通过与 3 μM 大黄素共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高葡萄糖的这些不利影响,而大黄素本身不会影响 HUVEC 的活力。此外,在高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的 HUVECs 的 CCL5 表达在 mRNA 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显著升高,这种影响在大黄素处理后消失。此外,大黄素完全逆转了在高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的 HUVEC 中单核细胞与 HUVEC 粘附的增强(比对照高 2.1-2.2 倍)和趋化活性升高(比对照高 2.3-2.4 倍)。大黄素还抑制了由于高葡萄糖引起的 p38 MAPK 和 ERK1/2 的激活。结论:我们的数据表明,当 HUVECs 暴露于高糖环境中时,内皮细胞毒性明显发生,大黄素能够减轻损害。大黄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 CCL5 表达和随后的细胞应激/炎症事件有关,这些事件可能由激活 MAPK 信号通路介导。
大黄素是一种从 Rheum palmatum L 的根和根茎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在以前的研究中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癌功能。方法和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细胞中存在全反式维甲酸 (ATRA) 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大黄素或大黄素的抗白血病活性以及所涉及的潜在信号通路。我们证明大黄素可以显着增强对 ATRA 的敏感性,并在 AML 细胞系 NB4 细胞中表现出加性分化诱导作用,尤其是在 NB4 衍生的 ATRA 耐药 MR2 细胞中。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增加大黄素的剂量可以有效地诱导两种细胞系以及 AML 患者的原代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此外,AML 细胞中的凋亡诱导与涉及 caspase-9 、 caspase-3 和 poly (ADP-ribose) 聚合酶 (PARP) 切割的 caspase 级联反应的激活有关。此外,通过 Bcl-2 和视黄酸受体 α (RARα) 的表达水平降低,观察到白血病细胞对大黄素刺激的体外反应。重要的是,大黄素在 AML 细胞中被证明是 PI3K/Akt 的新抑制剂,即使在原代 AML 细胞中也是如此。它抑制 Ser473 位点的 Akt 磷酸化 (p-Akt) 与 Ser2448 位点的 mTOR 一样有效。结论:它始终对 mTOR 下游靶点 4E-BP1 和 p70S6K 的磷酸化产生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大黄素可能被开发为一种有前途的抗白血病药物,以改善 AML 患者的预后。
大黄素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已显示出神经保护活性。本研究试图调查大黄素是否对慢性不可预测的轻度压力 (CUMS) 诱导的行为缺陷(抑郁样行为)具有有益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和结果:ICR 小鼠连续 42 d 遭受慢性不可预测的轻度应激。然后,在 CUMS 手术的最后 3 周连续给予大黄素和氟西汀 (阳性对照药物) 21 天。采用经典行为试验:旷场试验 (OFT) 、蔗糖偏好试验 (SPT) 、悬尾试验 (TST) 和强迫游泳试验 (FST) 评价大黄素的抗抑郁作用。然后检测血浆皮质酮浓度、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 (GR) 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水平,探讨其机制。我们的结果表明,CUMS 暴露 6 周诱导了显着的抑郁样行为,血浆皮质酮浓度高,海马 GR 和 BDNF 表达水平低。而慢性大黄素 (20、40 和 80 mg/kg) 治疗逆转了 CUMS 暴露诱导的行为缺陷。大黄素治疗使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变化正常化,这表明大黄素可以部分恢复 CUMS 诱导的 HPA 轴损伤。此外,大黄素处理后海马 GR (mRNA 和蛋白质) 和 BDNF (mRNA) 表达也上调。结论:总之,大黄素显著改善了 CUMS 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抗抑郁活性至少部分是由海马体中 GR 和 BDNF 水平上调介导的。
我们研究了天然产物大黄素是否具有逆转这两种表观遗传修饰和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的能力。方法和结果:大黄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显著抑制 4 种膀胱癌细胞系的细胞生长。大黄素治疗不会诱导特异性细胞周期停滞,但它改变了表观遗传修饰。大黄素处理导致 pH3Ser10 抑制并增加 H3K27me3,导致膀胱癌细胞中的基因沉默。微阵列分析表明,大黄素显著抑制了致癌基因,包括脂肪酸结合蛋白 4 (FABP4) 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 (HBP1)、RGS4、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3 (TIMP3)、WNT5b、URB 和负责增殖、存活、炎症和致癌作用的 VIII 型、α 1 (COL8A1) 型胶原。ChIP 检测还显示,大黄素增加了 H3K27me3,但降低了对抑制基因启动子的 pH3Ser10 修饰,这表明大黄素将癌症表观遗传学逆转为正常的表观遗传情况。结论:总之,我们的工作证明了大黄素对膀胱癌细胞的显着抗肿瘤活性,并阐明了大黄素介导的靶基因表观遗传调控的新机制。我们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大黄素作为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或预防剂。
大黄素是一种从大黄根茎中分离的蒽醌衍生物,据报道对脂多糖 (LPS) 诱导的乳腺炎具有保护作用。然而,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方法和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黄素修饰小鼠乳腺上皮细胞 (MEC) 脂多糖 (LPS) 诱导的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ELISA 测定促炎细胞因子。Western blotting 测定核因子-κB (NF-κB) 、抑制性 κB (IκBα) 蛋白、 p38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 、c-Jun N 末端激酶 (JNK) 和 PPAR-γ。结果显示,大黄素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6 (IL-6) 、 iNOS 和 COX-2 表达。我们还发现大黄素抑制 LPS 诱导的 NF-κB 活化、IκBα 降解、ERK 、 JNK 和 P38 的磷酸化。此外,大黄素可以激活 PPAR-γ,大黄素的抗炎作用可以被 PPAR-γ 的特异性拮抗剂 GW9662 逆转。结论: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大黄素激活 PPAR-γ,从而减弱 LPS 诱导的炎症反应。
CAS 518-82-1对应的是大黄素(Emodin),以下是对大黄素的详细介绍:
中文名称:大黄素
英文名称:Emodin
CAS号:518-82-1
分子式:C15H10O5
分子量:270.24
大黄素也被称为朱砂莲甲素、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2-甲基-4,5,7-三羟基蒽醌等。
外观:通常为橙黄色长针状结晶(在丙酮中结晶为橙色,甲醇中结晶为黄色),也有资料描述为白色粉末。
熔点:253257°C(也有资料描述为255°C或256257°C)。
密度:1.6±0.1 g/cm3
沸点:586.9±39.0 °C at 760 mmHg(也有资料描述沸点范围在493~495°F)。
溶解性: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及碱溶液,略溶于乙醚、氯仿、苯。
提取来源:大黄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大黄的根茎、鼠李的树皮和根皮、决明的种子等,特别是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是大黄素的主要提取来源。
制备:除了从植物中提取外,大黄素还可以通过合成方法制备,例如以2-甲基蒽醌或以3,5-二硝基苯酐和间甲酚为原料进行合成。
泻药作用:大黄素具有泻下活性,但由于在体内易被氧化破坏,因此实际上泻下作用很弱。然而,当大黄素与糖结合成苷类(如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时,则可以发挥泻下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大黄素还具有抗菌、止咳、抗肿瘤、降血压等多种药理作用。在抗肿瘤方面,大黄素是癌细胞的广谱抑制剂,包括白血病、肺癌、人舌鳞癌、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乳腺癌、人宫颈癌和肝癌细胞等。
安全信息:大黄素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佩戴合适的手套和防护眼镜或面罩,并避免与眼睛、皮肤和衣物直接接触。万一接触眼睛,应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储存条件:大黄素应储存在2~8°C的冷藏环境中,并保持密封、避光。
综上所述,CAS 518-82-1对应的大黄素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在医药和植物提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湖北萃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商家时请提及c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顺利完成!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