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葛为防己科蝙蝠葛属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等地,生于山坡、路旁或沟边灌草丛。根,茎叶皆可入药,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
山豆根、黄条香、山豆秧根、尼恩巴、北豆根
蝙蝠葛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其中生物碱是主要的药用成分,主要种类有双苄基四氢异喹啉类、阿朴啡型、原阿朴啡型、原小檗碱以及吗啡烷型等。双苄基四氢异喹啉型生物碱主要有蝙蝠葛碱、蝙蝠葛诺林碱、蝙蝠葛苏林碱等;阿朴啡类生物碱主要有木兰碱、蝙蝠葛任碱等。
草质、落叶藤本,根状茎褐色,垂直生,茎自位于近顶部的侧芽生出,一年生茎纤细,有条纹,无毛。叶纸质或近膜质,轮廓通常为心状扁圆形,长和宽均约3-12厘米,边缘有3-9角或3-9裂,很少近全缘,基部心形至近截平,两面无毛,下面有白粉;掌状脉9-12条,其中向基部伸展的3-5条很纤细,均在背面凸起;叶柄长3-10厘米或稍长,有条纹。
圆锥花序单生或有时双生,有细长的总梗,有花数朵至20余朵,花密集成稍疏散,花梗纤细,长5-10毫米;雄花:萼片4-8,膜质,绿黄色,倒披针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1.4-3.5毫米,自外至内渐大;花瓣6-8或多至9-12片,肉质,凹成兜状,有短爪,长1.5-2.5毫米;雄蕊通常12,有时稍多或较少,长1.5-3毫米;雌花:退化雄蕊6-12,长约1毫米,雌蕊群具长约0.5-1毫米的柄。核果紫黑色;果核宽约10毫米,高约8毫米,基部弯缺深约3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蝙蝠葛生长于山坡林缘、灌丛中、田边、路旁及石砾滩地,或攀缘于岩石上,喜温暖、凉爽的环境,25-30℃最适宜生长。5℃时生长停滞。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下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
根、茎、叶皆可入药。苦、辛,寒。无毒。入肺、肝、肠经。根:祛风清热、理气化湿;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痢疾肠炎、胃痛腹胀。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腰痛、瘰疬、咽喉肿痛、腹泻痢疾、痔疮肿痛。叶:散结消肿、祛风止痛;用于瘰疬、风湿痹痛。
治疗扁桃体炎和咽喉炎:取蝙蝠葛根、鬼针草各2.5斤,磨粉过筛,制成浸膏片,每片0.5克。每次2~4片,日服3次。治疗扁桃体炎16例,咽喉炎4例,除2例因高烧加用退热药外,均未用其它药物。治程2~5天平均3.15天,皆愈。
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行走不稳、四肢无力和言语障碍等毒性反应。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