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石藤,中药名。为夹竹桃科络石属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效。主治风湿热痹,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络石、悬石、云丹、云英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牛蒡苷,络石苷等:还含二苯丁酸内酯类木质素、三萜及紫罗兰酮衍生物等。
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和不定根;质硬 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平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8cm,宽0.7~3.5cm;全缘,略反卷,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络石喜半阴湿润的环境,耐旱也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对气侯的适应性强,能耐寒冷,亦耐暑热,但忌严寒。
络石藤性味苦,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效。
临床多用于治疗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治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者,每与忍冬藤、秦艽、地龙等药配伍;亦可单用酒浸服;治热毒之咽喉肿痛、痹塞,可单用本品水煎,慢慢含咽;治痈肿疮毒,常与皂角刺、瓜蒌、乳香、没药等药配伍,如止痛灵宝散;治跌扑损伤,瘀滞肿痛,可与伸筋草、透骨草、红花、桃仁等药同用。
络石藤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导致血液系统抑制。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炮制后茎呈圆柱形,表面红褐色,可见点状皮孔。切面黄白色,中空。叶全缘,略反卷;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