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calbook
植物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
叶下珠

叶下珠

拼音:Yè Xià Zhū 英文名称: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 科目:叶下珠科

叶下珠,学名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又叫叶后珠、珍珠草、日开夜闭、阴阳草,是大戟科叶下珠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这种植物茎直立,分枝倾卧而后上升,具有翅状纵棱,整体形态颇为独特。其叶片长椭圆形,先端斜或有小突尖,基部偏斜,两面无毛,几无柄,托叶小且呈披针形。花朵虽小却特征鲜明,单性且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生于叶腋,而雌花则单生于叶腋,表面布有小凸刺或小瘤体。花期通常在4月至6月之间,果期则是7月至11月。每当花后结果,扁球形的蒴果便位于叶腋一侧,偏向叶后,这便是“叶下珠”名字的由来。由于这种野草对肝脏有很好的养护作用,因此在民间有“养肝草”之称。
叶下珠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在我国南方,如广东、福建一带,民间常用叶下珠来煲汤,不仅使汤品甘甜可口,还赋予了养肝明目的功效。比如叶下珠猪肉汤、叶下珠排骨汤、叶下珠鸡汤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汤品。

别名

珍珠草,珠子草,油甘草

化学成分

叶下珠主要化学成分:没食子酸、甲氧基糅花酸、卵谷葘醇、丁二酸、胡萝卜苷、山茶素、阿魏酸、木脂素、檞皮素、短叶苏木酸、柯里拉京、黄酮、去氢诃子次酸、糅质、生物碱、芸香苷、糅料云实素、短叶苏木酸乙脂、短叶苏木酸甲脂、老鹤草素、短叶苏木酚酸和去氢诃子次酸三甲脂等。其中没食子酸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茎通常直立,基部多分枝,枝倾卧而后上升;枝具翅状纵棱,上部被-纵列疏短柔毛。叶片纸质,因叶柄扭转而呈羽状排列,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10毫米,宽2-5毫米,顶端圆、钝或急尖而有小尖头,下面灰绿色,近边缘或边缘有1-3列短粗毛;侧脉每边4-5条,明显;叶柄极短;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5毫米。花雌雄同株,直径约4毫米;雄花:2-4朵簇生于叶腋,通常仅上面1朵开花,下面的很小;花梗长约0.5毫米,基部有苞片1-2枚;萼片6,倒卵形,长约0.6毫米,顶端钝;雄蕊3,花丝全部合生成柱状;花粉粒长球形,通常具5孔沟,少数3、4、6孔沟,内孔横长椭圆形;花盘腺体6,分离,与萼片互生;雌花:单生于小枝中下部的叶腋内;花梗长约0.5毫米;萼片6,近相等,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边缘膜质,黄白色;花盘圆盘状,边全缘;子房卵状,有鳞片状凸起,花柱分离,顶端2裂,裂片弯卷。蒴果圆球状,直径1-2毫米,红色,表面具-小凸刺,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开裂后轴柱宿存;种子长1.2毫米,橙黄色。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叶下珠广泛分布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而在我国,则主要见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这种植物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需要半日以上的光照,且能耐高温但不耐寒。在土壤方面,叶下珠并不挑剔,它耐旱、耐贫瘠,只是不耐积水。

功效作用

在中医药学中,叶下珠全草均可入药,且药用价值极高。它性凉,味微苦,主要归肝、脾、肾三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明目、消积等多重功效。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肾炎水肿、泌尿系统感染、黄疸型肝炎以及青竹蛇咬伤等症状。
治疗痢疾与肠炎腹泻:叶下珠可与铁苋菜等配伍,煎汤后加糖适量冲服,或者与老鹳草一同水煎服用,对于痢疾和肠炎腹泻有显著疗效。
治疗黄疸:将鲜叶下珠与鲜马鞭草、鲜半边莲一同水煎服用,是治疗黄疸的有效方剂。
利尿与明目:叶下珠的利尿作用有助于缓解水肿和泌尿系统感染,而其明目功效则对夜盲和目赤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消积与解毒:对于小儿疳积、痈肿以及毒蛇咬伤,叶下珠同样显示出其独特的药用效果。

不良反应

叶下珠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损害,如消化不良、腹泻、恶心、呕吐等。

炮制方法

夏、秋季采集全草,除去杂质,洗净,稍润至软,切段,干燥。

相关植物

相关供应商
叶下珠新素
叶下珠新素
5mg
四川省维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4-07-25
叶下珠提取物
叶下珠提取物
¥80/1kg
陕西新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4-07-25
叶下珠提取物
叶下珠提取物
1KG/纸板桶
陕西新天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4-07-24
叶下珠
叶下珠
¥0/2g/支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2024-07-20
叶下珠新素
叶下珠新素
20mg
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
2022-08-19
叶下珠提取物
叶下珠提取物
25 KG
西安昌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