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calbook
植物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
胀果甘草

胀果甘草

拼音:Zhàng Guǒ Gān Cǎo 英文名称: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 科目:豆科

胀果甘草(拉丁学名: 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是新疆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其干燥根及根茎作为药材甘草已被《中国药典》收录。胀果甘草根与根状茎粗壮,羽状复叶长4-20厘米,总状花序腋生,荚果椭圆形或长圆形,种子圆形,花期5-7月,果期6-10月。产内蒙古、甘肃和新疆。常生于河岸阶地、水边、农田边或荒地中。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有分布。甘草多生长于北温带低海拔地区的平原、山区或河谷。世界上甘草有约30种,实际上用药的和提取的只有3种。中国和日本是药用甘草用量较大的三个国家。在中国中医药中有十方九草的说法,在日本也不例外,70%的日本汉方药中含有甘草成分。中国药典中规定甘草的来源有三种,分别是:豆科植物甘草(习称“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化学成分

从胀果甘草中分出12种成分,其中8种为黄酮类化合物,即甘草查尔酮甲(licochalcona A.),甘草查尔酮乙(licochalcone B),甘草黄酮(licoflavone),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芒柄花甙(ononin)和4,7-二羟基黄酮(4,7-dihydroxyflavone),另外3种为三萜类化合物,即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和11-脱氧甘草次酸(11-deoxyglycyrrhetinic acid)以及β-谷甾醇(-sitosterol)。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有时基部粗壮而为木质。茎直立,常局部被密集连接成片的淡黄褐色鳞片腺体,无腺毛而有疏柔毛,或几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3~16cm;小叶3~7枚,卵形、狭长卵形、长圆形至椭圆形,长1.5~5cm,宽0.6~2.8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都圆形,边缘徽反卷,常显明为波卷状,上面暗绿色,具黄褐色腺点,下面亮绿色,具淡黄绿色腺点,幼时如涂胶状,有光泽,两面无毛或几无毛;小叶柄长1~4mm。总状花序;花小,紫红色,排列疏松。荚果长圆形,短小,长0.8~2cm,膨胀,无或略有凹窝,被微柔毛与少许不显明的腺瘤。种子小,1~7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多生长于北温带低海拔地区的平原、山区或河谷。土壤多为沙质土,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

功效作用

胀果甘草根提取物,别名欧甘草根提取物,根及根茎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具有保护皮肤和抑制细菌的作用。
提亮肤色:胀果甘草根提取物有助于去除皮肤中存在的黑色素。
舒缓镇静:胀果甘草根提取物可以减少肌肤过敏反应,抗炎。
抗氧化:胀果甘草根提取物能够加强皮肤,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临床应用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等功效。
补脾益气: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缓解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
缓急止痛:甘草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改善脘腹、四肢挛急疼痛,以及痈肿疮毒,同时能够缓解药物的毒性、烈性。

不良反应

有文献报道,甘草的急性中毒症状有血压增高和血容量增多所致的头痛、眩晕、心悸、心源性喘息和血钾低所致的心悸、体倦怠、重度腹胀,可能与甘草中所含的甘草甜素有关。大剂量或小剂量长期服用甘草时,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为全身乏力,四肢麻木,不能站立行走,头痛、胸闷、血压升高、腹胀,血钾明显降低;严重者可出现心率紊乱、呼吸困难。高血压、低血钾、水肿、醛固酮水平低是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特征。

炮制方法

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采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炮制:甘草片: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炙甘草:取甘草片,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相关植物

天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