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氨酸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茶氨酸是茶叶中的特征性氨基酸,由谷氨酸和乙胺在茶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在茶树根部合成,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主要表现为鲜、甜,是茶叶生津润甜的主要成分。茶叶中鉴定出26种氨基酸(6种非蛋白氨基酸),一般占茶叶干重的1%~5%,而茶氨酸占茶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

茶树氨基酸指茶叶中含有的全部26种氨基酸,其中20种是跟蛋白质有关的氨基酸,叫做蛋白质氨基酸;还有6种跟蛋白质合成无关的氨基酸,我们叫做非蛋白质氨基酸。茶叶里更重要的是这6种,这6种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茶氨酸,所以茶氨酸是氨基酸里面的一种,也被认为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
作为茶叶中含量最高的特征性非蛋白氨基酸,茶氨酸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延缓衰老、拮抗谷氨酸过量而产生的细胞兴奋性毒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同时,L-茶氨酸作为一种烷基胺,可激活γ-T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增强抵抗肿瘤细胞的能力并降低外界微生物的感染,降低机体患感冒和流感的几率。
茶氨酸是只在茶叶中才含有的氨基酸,茶叶中茶氨酸含量最多。L—茶氨酸在茶树的根部合成,通过枝干转送至叶部,积累在叶中,日光下茶氨酸会转变成儿茶酸,因此L—茶氨酸在蔽光栽培的高级绿茶中含量较高,而在一般粗茶叶中含量较少,而多酚类含量增高。
食用量 | ≤0.4 克/天 |
适用食品类别 | 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批准日期 | 2014-07-18 |
公告号 | 2014年第15号 |
公告标题 | 关于批准茶叶茶氨酸为新食品原料等的公告 |
质量要求 |
性状
|
黄色粉末
|
茶氨酸含量 ( g/100g)
|
≥20
|
水分( g/100g)
|
≤8
|
|
取试样1g,加6mol/L盐酸10ml,装上回流冷凝装置,在水浴上加热回流6h,加水至20ml,以此作为试样液。
取上述试样液1ml,加水至50ml,在色谱纸上点加此液5μ1(GT-10),以正丁醇:冰醋酸:水=5:1:2配成展开溶剂进行纸色谱分析。同时用对照液如上进行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时展开距约30cm,可获得相应斑点。展开后风干,于100℃下烘干20min,用茚满三酮饱和正丁醇液(0.2%)喷雾,在100℃下加热5min使之显色,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对照液由0.1g L-谷氨酸钠溶于0.5mol/L盐酸并定容至100ml,取5/11作为色谱用液。
取上述试样液5ml,放入试管,加氢氧化钠2g,取一用水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条,悬于管内,塞住管口,将试管于水浴中加热5min,石蕊试纸应变为蓝色。
取预经在l00℃下干燥3h后的试样350mg,溶于3ml甲酸和50ml冰醋酸中,加结晶紫试液(TS-74)2滴,用0.1mol/L高氯酸液滴定至蓝绿色终点。同时进行空白试验。每m10.1mol/L高氯酸相当于茶氨酸(C7Hl4N2O3)17.42mg。
GRAS(FDA,§172.320,2000)。
化学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呈略带甜味的特有滋味,味觉阈值0.15%。分解温度214~215℃。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天然品较多存在于上等绿茶中(可达2.2%)。
用途
调味料。主要用于绿茶,用量不规定。营养强化剂。
用途
调味料(绿茶的香味成分),用量不规定。
用途
用作食品添加剂
用途
谷氨酰胺的类似物,也是绿茶的成分之一。能够与大鼠皮层神经元的 AMPA、钾盐镁矾和 NMDA 甘氨酸受体结合但亲和力低于谷氨酸。已对其作为谷氨酸盐转运抑制剂进行了研究,防止荷 M5076 卵巢肉瘤小鼠细胞摄取谷氨酸盐,并增加多柔比星对 M5076 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用途
添加于食品中时的镇静作用 , L- 茶氨酸的风味改良效果,增强免疫力,降血压功能,提高大脑,促进大脑对学习和记忆功能 , 有效增强肝脏排毒功能 茶氨酸的降压作用
生产方法
由L-谷氨酸在高压下加热,制得吡咯烷酮羧酸。将其制成铜盐,然后加入无水乙胺,再在高压下加热得到L-茶氨酸。
生产方法
由L-谷氨酸在高压下加热而得吡咯烷酮羧酸,加入无水氨基乙烷,再在高压下加热而得。
茶氨酸
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