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金乙酯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尼泊金乙酯为白色粉末,无臭。防腐力强。其抗菌力比苯甲酸和山梨酸强。
尼泊金乙酯为水溶性防腐剂,主要特点是安全,高效,广谱抗菌;广泛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的防腐。
尼泊金乙酯,即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细菌特别是对乳酸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较差,但抗菌能力比山梨酸和苯甲酸强,且抗菌作用受pH值影响不大,在pH值4~8的范围内效果均好。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烷基越长抗菌作用越强,依次为丁酯>丙酯>乙酯。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防腐剂之一。我国规定用于糕点馅,最大使用量0.5g/kg(以对羟基苯甲酸计,下同);在果汁(味)型饮料、果酱(不包括罐头)、酱油、酱料中最大使用量0.25g/kg;在碳酸饮料、蛋黄馅中最大使用量0.2g/kg;在食醋中最大使用量0.1g/kg;在果蔬保鲜中最大使用量0.012g/kg。它可用作防腐剂(食品、药品)、抑菌剂、防霉剂、有机分析测定羰基和卤化物。 该品对霉菌、酵母与细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霉菌与酵母的作用较强,但对细菌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乳酸菌的作用较差。是食品和医药的高效防腐杀菌剂。
尼泊金乙酯在食品中用量参考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尼泊金丙酯作为食品加工使用的防腐保鲜剂,其最大使用量(均以对羟基苯甲酸计)为,用于果蔬保鲜:0.012g/kg; 食醋:0.10g/vkg; 碳酸饮料、蛋黄馅:0.20g/kg;果汁(果味)饮料、果酱(不含罐头)、酱油、酱料:0.25g/kg; 糕点馅:0.5g/kg。
尼泊金乙酯对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强,但对细菌的抑菌效果较弱,用作抑菌防腐剂,广泛用于液体制剂及半固体制剂,也可用于食品及化妆品的防腐。
精确称取预经80℃干燥2h后的试样约2g,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40ml,煮沸30min。冷却,加5滴溴百里酚蓝试液(TS-56),用1mol/L。硫酸滴定过量的碱,其终点颜色应与Ph=6.5缓冲液中加入相同指示剂者相同。同时进行空白试验。每mL 1mol/L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本品(C9H10O3)166.18mg。
ADI 0~10mg/kg(对羟苯甲酸甲、乙、丙酯含用量;FAO/WHO,2001)
LD50 3g/kg(小鼠,经口)。
GB 2760—2002:同“07018,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另规定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亦等量使用。FAO/WHO(1984):果冻、果酱,1g/kg。
EEC(1990,mg/kg):冷冻饮品160;甜菜酸渍菜、沙拉料,250;增香糖浆、水果馅料、果泥、浓缩软饮料,800;罐头水果、盐渍鱼,1000;发泡顶端料1000;啤酒70。
HACSG列为限用名单。
日本标准(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g≈0.8326g对羟基苯甲酸):酱油0.25g/L(本品0.3g);食醋0.1g/L(0.12g);清凉饮料及糖浆,0.1g/kg(0.12g);水果调味酱0.2g/kg(0.24g);果蔬0.012g/kg(0.014g)。
急性口服毒性(小白鼠):LD 50 =5000mg/kg;人体刺激性实验:在丙二醇中不引起刺激的浓度为7%;尼泊金乙酯在使用浓度5%以下无任何刺激。
化学性质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特殊香味。 易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微溶于水、氯仿、二硫化碳和石油醚。
生产方法
将对羟基苯甲酸、乙醇、苯和浓硫酸依次加入酯化釜内(乙醇过量),搅拌加热进行酯化。蒸汽通过冷凝器冷凝后进入分水器以除去酯化生成的水,苯再回流入酯化釜内。当馏出液中不再含有水时,蒸出残余的乙醇和苯。当反应釜内温度升至100℃后,保持10min左右,当无馏出液后趁热将反应液放入装有水并快速搅拌的清洗锅内,加入NaOH至中性溶解除去未反应的对羟基苯甲酸,离心过滤后的结晶用清水洗两次后移入脱色锅,加热用乙醇溶解后加活性炭脱色;趁热压滤后,滤液进入结晶槽结晶,过滤干燥即得尼泊金乙酯产品。
HOC6H4COOH+C2H5OH[H2SO4]→HOC6H4COOC2H5
类别
有毒物质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小鼠 LD50: 300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 火场排出辛辣刺激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低温, 通风, 干燥
灭火剂
水, 二氧化碳, 干粉, 砂土
尼泊金乙酯
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