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1抗体的应用

2021/12/1 9:53:41

背景[1-3]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1抗体是一类可以特异性结合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1的多克隆抗体,主要用于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1的体外免疫学检测实验。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指由定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基因编码合成的一类蛋白质肽链,因其水解断裂后,可产生一种由40~42个氨基酸组成的称为淀粉样蛋白的肽链,所以被称为淀粉样蛋白前体,简称为APP。APP存在于身体的多种组织中,由于组成肽链的氨基酸数目不同,已发现至少有3种不同的APP,大脑中存在较多的是APP695。APP合成后随轴浆流转运,多分布在突触处。肽链的大部分在细胞外,为氨基端,细胞内留有较短的羧基端。

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1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β-和γ-分泌酶的蛋白水解作用而产生的含有39~43个氨基酸的多肽。它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循环于血液、脑脊液和脑间质液中,大多与伴侣蛋白分子结合,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人体内Aβ最常见的亚型是Aβ1~40和Aβ1~42。在人脑脊液和血中,Aβ1~40分别比Aβ1~42的含量水平高10倍和1.5倍,Aβ1~42具有更强的毒性,且更容易聚集,从而形成Aβ沉淀的核心,引发神经毒性作用。

Aβ是由APP经β-和γ-分泌酶水解产生的。APP是一种在各种组织中广泛存在,并集中表达于神经元突触部位的膜蛋白质,Aβ片段即位于其跨膜区域。β-分泌酶首先在β位点将APP裂解为β-N端片段(sAPPβ)和β-C端片段,然后γ-分泌酶在β-C端片段的近N端跨膜区域水解释放出有39~43个氨基酸组成的Aβ肽段,此过程被称为APP的淀粉样降解途径,APP的非淀粉样降解途径是由α-和γ-分泌酶所介导水解生成。sAPPα、p3和α-C端片段,由于α-分泌酶的作用位点在Aβ区域,从而阻止了Aβ的产生。

Aβ的生成效率主要取决于APP及其水解酶的亚细胞定位。在稳定状态下,α-分泌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β-分泌酶则主要定位于高尔基体外侧网络结构(tans-Golgi network,TGN)和内涵体中,γ-分泌酶的分布较广,在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中均有发现。

应用[4][5]

用于T细胞在AD模型鼠中对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再生的影响及机制分析研究

为探究T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理中对脑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再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1. 建立模拟AD的BALB/c小鼠动物模型。包括免疫功能正常的模拟AD小鼠动物模型和T细胞免疫缺陷的模拟AD小鼠动物模型,并对这种新建立的动物模型进行病理学评价。

2. 利用所建立模拟AD的BALB/c小鼠动物模型,探讨T淋巴细胞在AD模型鼠中对小鼠脑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再生的影响作用。

3.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在AD模型鼠中T细胞对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再生影响的可能分子机制。

方法:1.选取BALB/c正常小鼠(BALB/c-WT)和T细胞缺陷的BALB/c裸小鼠(BALB/c-nude)各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显微注射方法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双侧海马CA1区注射寡聚态Aβ1-42和生理盐水(NS)。实验组又分为两组,即实验I组(BALB/c-WT+Ap1-42)和实验II组(BALB/c-nude+Ap1-42),对照组也分对照I组(BALB/c-WT+NS)和对照II组(BALB/c-nude+NS),每组12只,4组共48只。建立模拟AD的BALB/c小鼠动物模型。于造模后的第7d、21d二个时间点分批次分别取各组模型鼠的脑组织和外周血。

2. 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并比较实验组(Aβ1-42-injection)与对照组(NS-injection)注射部位的脑组织及周围的炎症反应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Aβ1-42在实验组小鼠脑内沉积表现。

3.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于造模21d时,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内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用TUNEL法进一步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发生凋亡的情况。

4. 采用同样方法,于造模7d时,用微管结合蛋白(Doublecortin,DCX)抗体特异性标记海马齿状回增殖的神经前体细胞,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脑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再生的情况。

5. 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并比较造模后的第7d和21d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外周血中的IL-2、IFN-γ的基因表达和脑组织IL-1β和TNF-α的基因表达情况。

6.应用Image 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分别将各组测量所得的DCX、Bcl-2、Bax和TUNEL法标记的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将数据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组间多重比较;将荧光定量RT-PCR检测所得的基因表达数据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两组比较用t检验;均以P<0.05,认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Neurobiological aspects of Alzheimer’s disease[J].Kanwaljit Chopra,Shubham Misra,Anurag Kuhad.Expert Opinion on Therapeutic Targets.2011(5)

[2]Presenilin-2 Mutation Causes Early Amyloid Accumulation and Memory Impairment in a Transgenic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J].Toshihiko Toda,Yoshihiro Noda,Genzo Ito,Masahiro Maeda,Takahiko Shimizu,Monica Fedele.Journal of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2010

[3]Neuron Specific Toxicity of Oligomeric Amyloid-β:Role for JUN-Kinase and Oxidative Stress[J].Philip J.Ebenezer,Adam M.Weidner,Harry LeVine,III,William R.Markesbery,M.Paul Murphy,Le Zhang,Kalavathi Dasuri,Sun Ok Fernandez-Kim,Annadora J.Bruce-Keller,Elena Gavilán,Jeffrey N.Keller.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2010(3)

[4]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Apoptosis-Inducing Factor–Mediated Caspase-Independent Neuronal Death in Alzheimer Disease[J].Wenfeng Yu,Naguib Mechawar,Slavica Krantic,Rémi Quir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2010(5)

[5]刘靖.T细胞在AD模型鼠中对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再生的影响及机制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472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1抗体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