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的药理机制与代谢

2023/12/19 11:36:49 作者:云霄

替罗非班与依替非巴肽、阿昔单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性心肌梗死者,预防心脏缺血事件,也适用于冠状动脉缺血综合征者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或冠状动脉内斑块切除术时,预防与治疗冠状动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本文将介绍替罗非班的药理机制和代谢过程。

盐酸替罗非班

药理机制

GPI通过占据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位点,阻碍纤维蛋白原与其结合,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GPI必须占据80%以上受体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阿昔单抗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GPI,但阿昔单抗具有免疫原性、不可逆性和非特异性。替罗非班是GPⅡb/Ⅲa受体的非肽类拮抗剂,不具有抗原性、竞争性结合GPⅡb/Ⅲa受体,因半衰期短,这类药物均需持续静脉注射,但停药后抗血小板作用数小时内即消失。此外,替罗非班还具有抗炎症等抗血小板以外的作用。

代谢过程

替罗非班是小分子非肽类酪氨酸衍生物,剂量依赖性的抑制GPⅡb/Ⅲa受体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后达峰时间小于30 min,在人体血浆结合率约为65%。半衰期为1.5~2 h,通过肾脏(40%~70%)和胆道清除,尿液和粪便中的替罗非班主要是原形药物,停药后4 h血小板功能恢复50%。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小于30 ml/min的患者,替罗非班的半衰期延长3倍,类患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剂量应减半。

替罗非班在体内的代谢路径非常有限,主要从尿路及胆道排出。在健康人群中,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5%,肾脏清除率占血浆清除率的39%~69%;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调整剂量。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485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替罗非班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