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的特性及制备工艺

2024/7/17 8:54:28 作者:飞斯

背景及概述

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属于重金属配合物,由于金属铱与配体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能够产生较强的自旋-轨道偶合(SOC),使原本禁阻的三重态跃迁变为允许,进而实现强的磷光发射,是一类高效电致磷光材料。

图1 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的性状图.png

图1 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的性状图

特性

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分子中金属铱可以产生强的SOC效应的性质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方面,SOC 可以有效地促进单重激发态到三重激发态的系间窜越(ISC),这被称之为三重态捕获;另一方面,借助于 SOC,自旋禁阻的三重态到基态的电子跃迁变成跃迁允许.因此基于铱(Ir)配合物发光的磷光 OLED 具有最高的发光效率,其发光颜色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结构进行调节,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铱(III)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磷光量子产率都很高,被广泛掺杂到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制备工艺

以水合三氯化铱和2-苯基吡啶为初始原料,在乙二醇单乙醚溶剂中反应得到铱的氯桥二聚体(ppy)2Ir(μ-Cl2)Ir(ppy)2,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和乙酰丙酮反应合成出高效磷光材料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合成产率大于90%,纯度为99.54%,该方法适于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的批量制备[1]。

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单晶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确定了分子结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试了纯度,利用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仪(PL)对其光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为电中性八面体配合物,Ir-O键的平均长度为0.2173(6)nm,而Ir-C键的平均长度0.1982(8)nm,Ir-N键的平均长度为0.2035(8)nm,在519 nm处出现了较强的绿光发射。

参考文献

[1]CN100528885C.高纯的三邻位金属化的有机铱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4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