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性质
3-甲基吡咯的化学式为C5H11N,分子量为85.1475,性状为黄色液体,相对密度略小于水,约为0.812 g/cm3。关于该物质的其他理化性质,实验测的部分数据如下:熔点:-48.4°C;沸点:100.2℃ at 760 mmHg;折射率:1.4970 to 1.5000。
合成工艺
吡咯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近年来广泛地运用于医药,农药,染料以及导体材料等领域[1]。因此,高效合成该类物质具有重要意义。从普适应用的角度来说,以甲酸为催化剂,无需使用任何溶剂,在室温条件下,多种伯胺(包括脂肪胺、芳香胺)与2,5-己二酮发生Paal-Knorr缩合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吡咯衍生物。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反应时间比较短、产物易于分离、收率高、环境友好[2]。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以二乙胺盐酸盐和甘氨酸乙酯盐酸盐为起始原料,经Mannich反应,磺酰胺化反应,吡咯啉成环反应,脱水烯化,脱氢芳构化,水解和脱羧反应可以合成3-甲基吡咯。最优反应条件下公斤级七步反应总收率可以达到24.4%。该工艺路线原料经济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3]。
应用研究
导电高分子是从七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高分子,导电高分子通过掺杂可具备一定的电导率,通过掺杂-去掺杂,可在绝缘态和导电态之间切换,同时伴随许多独特的性质,如电致发光、电致变色、微波吸收等,使其在发光二极管、二次电池电极材料、新型显示器化学和生化传感器以及伪装材料等诸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导电高分子的合成和改性,一直是导电高分子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改性分为共混和共聚。通常电化学共聚是在氧化电位接近的单体之间进行的,如吡咯和苯胺、吡咯和连二噻吩、吡咯和3-甲基吡咯以及3-甲基噻吩和3,4-二乙氧基噻吩之间的共聚[4]。
聚吡咯(ppy)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导电聚合物,具有π共轭电子的大环结构,掺杂后其具有高导电性,高稳定性,应用范围广泛,如超级电容器,防腐蚀涂层以及化学传感器等。由于氧化锌是一种优秀的半导体材料,聚吡咯和氧化锌的复合带来了一系列有趣的光电性能。张成祥等通过电化学方法合成了聚吡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聚吡咯呈典型的菜花状结构,白色的zno颗粒夹杂在ppy中,填充在ppy颗粒间的缝隙中。rastogi等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了ppy包覆棒状氧化锌,表现出较好的电容性能。li等以气相聚合的方法在氧化锌极基底上制备了ppy,作为气体传感器的材料。基于上述研究,通过化学氧化法在纳米球状氧化锌表面包覆聚吡咯,简化制备方法,摒弃电化学方法中电压电流和电极类型对最终产物的影响,可以实现在纳米氧化锌颗粒表面进行聚吡咯的修饰,应用结果表明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具有很好的电化学可逆性和充放电循环性能[5]。3-甲基吡咯作为吡咯衍生物的一种,从结构的角度来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电化学材料合成的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沈金海.碱促进的"一锅法"合成多取代吡咯衍生物的研究[D].华侨大学[2025-04-11].DOI:CNKI:CDMD:2.1014.007281.
[2]朱新海,陈功,许遵乐,等.甲酸催化的室温无溶剂条件下利用Paal-Knorr反应合成吡咯衍生物的方法[J].有机化学, 2008, 28(1):5.DOI:CNKI:SUN:YJHU.0.2008-01-022.
[3]何冰,奉强,罗天文,等.3-甲基-1H-吡咯合成工艺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0, 32(4):6.DOI:CNKI:SUN:HXYJ.0.2020-04-026.
[4]周鸿君.噻吩和3-甲基噻吩的共聚及其复合膜的研究[D].南京大学,2003.
[5]黄健航,刘光明,洪嘉,等.一种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及制备方法:CN201710461905.2[P].CN1072756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