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萘异硫氰酸酯的应用与研究

2025/4/24 9:55:09 作者:风华

简述

1-萘异硫氰酸酯别名异硫氰酸-1-萘酯、α-萘异硫氰酸酯等,是一种化学式为C11H7NS,分子量为185.245的有机化合物。常温常压下,1-萘异硫氰酸酯的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醚、苯、热醇、丙酮、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主要用作分析试剂、有机合成中间体。

1-萘异硫氰酸酯.jpg

理化性质

密度:1.11g/cm3

熔点:55.5-57℃

沸点:339.5℃

闪点:167.2℃

应用

探针制备领域,将罗丹明B与水合肼充分反应,罗丹明B内酰肼;将罗丹明B内酰肼和1-萘异硫氰酸酯混溶于溶剂充分反应,得到1-萘基异硫氰酸酯修饰的罗丹明B衍生物。该衍生物可以在水溶液中特异性检测汞离子,具体步骤为:1)制作标准曲线:制作汞离子浓度对荧光变化量的标准曲线;2)检测记录:将含有汞离子的待测溶液加入到衍生物配制而成的溶液1中,得到溶液2,记录溶液2相对于溶液1的荧光变化量;3)计算。该化合物可作为血清中汞离子的指示剂,进一步可制成探针,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限低[1]。

有关研究

为了观察双环醇对1-萘异硫氰酸酯致小鼠淤积性黄疸的作用,采用ICR小鼠为实验材料,连续灌胃给予双环醇200 mg· kg-15天,每天给药1次,在第3天给药后2h单次灌胃给予1-萘异硫氰酸酯 110 mg·kg-1,观察动物状态并继续给药。双环醇末次给药前动物禁食不禁水12 h,末次给药后2h处理动物,计算肝脾指数,制备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ALP,TBIL,DBIL和TBA水平,制备10%肝匀浆,测定肝组织MDA和SOD含量。结果发现,1-萘异硫氰酸酯可引起小鼠显著毒性和肝组织损伤,动物出现死亡,脾脏指数降低,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胆汁酸等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MDA含量升高,SOD降低。双环醇200 mg· kg-1连续给药5次,能降低动物死亡率,改善脾脏指数,但对1-萘异硫氰酸酯致小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升高无降低作用,进一步增大肝脏指数,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也就是说, 双环醇有加重1-萘异硫氰酸酯诱导的小鼠淤积性黄疸的作用,需引起注意[2]。

参考文献

[1]马立军,陈志,李婉珊,等.1-萘基异硫氰酸酯修饰的罗丹明B衍生物、制备方法以及应用:CN201510593930.7[P].CN105131004A.

[2]刘宁,刘威,张丹,et al.双环醇在α-萘异硫氰酸酯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作用观察[J].中国药物警戒, 2017, 014(004):193-195,200.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30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1-萘异硫氰酸酯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