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
中文名称 | 秋水仙素 |
---|---|
中文同义词 | 秋水仙鹼;秋水仙素,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标准品);COLCHICINE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 50MG;秋水仙碱,95% (干重);秋水仙碱,秋水仙素;秋水仙素(最多含的乙酸乙酯);秋水仙碱 |
英文名称 | Colchicine |
英文同义词 | N-((S)-1,2,3,10-TETRAMETHOXY-9-OXO-5,6,7,9-TETRAHYDRO-BENZO[A]HEPTALEN-7-YL)-ACETAMIDE;n-(5,6,7,9-tetrahydro-1,2,3,10-tetramethoxy-9-oxobenzo[a]heptalen-7-yl)-acetamide;len-7-yl)-;N-(1,2,3,10-Tetramethoxy-9-oxo-5,6,7,9-tetrahydrobenzo[a]heptalen-7-yl)acetamide;n-(5,6,7,9-tetrahydro-1,2,3,10-tetramethoxy-9-oxobenzo(a)heptalen-7-acetamid;n-(5,6,7,9-tetrahydro-1,2,3,10-tetramethoxy-9-oxobenzo[a]heptalen-7-acetamid;N-(5,6,7,9-tetrahydro-1,2,3,10-tetramethoxy-9-oxobenzo[a]heptalen-7-yl)-,(S)-Acetamide;n-(5,6,7,9-tetrahydro-1,2,3,10-tetramethoxy-9-oxobenzo[a]heptalen-7-yl)acetamid |
CAS号 | 64-86-8 |
分子式 | C22H25NO6 |
分子量 | 399.44 |
EINECS号 | 200-598-5 |
相关类别 | 抗生素、生物碱;植物生长激素;标准品;化学对照品;小分子抑制剂,天然产物;各种化学试剂;生化试剂;生物化学品;中药对照品;分析标准品;植物提取物;对照品;其他兽药标准品;小分子抑制剂;医药原料;试剂和补充物;细胞信号和神经生物学;中药标准品;生物碱;Amines;Chiral Reagents;Heterocycles;其它有机试剂;植物化学药;细胞生物学-细胞凋亡检测;原料药;细胞生物学试剂;标准品,对照品;标准品-对照品;标准品-中药标准品;标准品 -中药标准品;实验室定制产品;添加剂;医药、农药及染料中间体;天然高含量单体;化学试剂;化学原料;化工原料;高含量单体;比例提取物;抗病毒类中间体;化学试剂-科研试剂;Alkaloids;All Inhibitors;Alkaloids (Others);Biochemistry;Plant Growth Regulators;Plant Growth Trgulators (Others);Tropolones;Tropolones & Azulenes;Antibiotic Explorer;Inhibitors;Intermediates & Fine Chemicals;Pharmaceuticals;Antitumor Agents;Cell Signaling and Neuroscience;Cytoskeleton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Microtobule InhibitorsCancer Research;Microtubule Inhibitors;API's;Caspases/Apoptosis;chemical reagent;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phytochemical;reference standards from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TCM).;standardized herbal extract;plantgrowth |
Mol文件 | 64-86-8.mol |
结构式 |
秋水仙素 性质
熔点 | 150-160 °C (dec.)(lit.) |
---|---|
比旋光度 | -250 º (c=1, alcohol) |
沸点 | 522.37°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 1.2770 (rough estimate) |
折射率 | 1.5614 (estimate) |
储存条件 | 2-8°C |
溶解度 | 在水中的溶解度10 mg/mL |
酸度系数(pKa) | 12.36(at 20℃) |
形态 | 粉末 |
颜色 | 白色到黄色,带有绿色 |
水溶解性 | 45 g/L (20 ºC) |
敏感性 | Light Sensitive |
Merck | 14,2471 |
BRN | 2228813 |
BCS Class | 3 |
稳定性 | 稳定的。对光敏感。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
InChIKey | IAKHMKGGTNLKSZ-INIZCTEOSA-N |
LogP | 1.300 |
CAS 数据库 | 64-86-8(CAS DataBase Reference) |
NIST化学物质信息 | Colchicine(64-86-8) |
EPA化学物质信息 | Colchicine (64-86-8) |
本品的药理作用是通过降低炎性组织内白细胞的活动和吞噬作用,减轻尿酸结晶引起的炎症,从而发挥消炎、消肿和止痛作用,故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的抗炎作用。另外本品还是一种有丝分裂毒素,具有很强的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使细胞停止于分裂期,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故可用于癌症治疗。本品口服后易吸收,30%与血浆蛋白结合,口服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0.5~2小时,口服2mg的血药峰浓度约为2.2ng/ml,急性痛风给药12小时后发挥药效,可持续50~70小时,在分离出的中性粒细胞内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并可维持10日之久。本品大部由肝脏代谢,代谢物及原形药由胆汁排出,经肠道再吸收,未吸收的由肠道排出。其余约10%~20%经肾随尿排泄。
本品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及排泄,因而无降血尿酸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家族性地中海热、白血病、皮肤癌、霍奇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用于乳腺癌、肺癌、食管癌、宫颈癌、鼻咽癌、霍奇金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皮肤癌等恶性疾病M期的周期特异性治疗。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
1.胃肠道反应:恶心、腹痛、腹泻、呕吐及食欲不振为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80%,严重者可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如出现此类反应立即停药。长期服用者可出现严重的出血性胃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2.血液系统反应:长期用药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有时可危及生命。
3.其他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胃、咽部或皮肤烧灼感,以及发热、血性腹泻、精神改变、重症肌无力、呼吸抑制等症状。
4.服用秋水仙素期间,注意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对造血功能不全、肝肾损害、严重心脏病及胃肠道疾患者应慎用。孕妇禁用。
5.肌肉、周围神经病变:有近端肌无力,以及血清肌酸激酶增高;在肌细胞受损同时可出现周围神经轴突性多神经病变,表现为麻木、刺痛和无力;肌神经病变并不多见,往往在预防痛风而长期服用者和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出现。片剂:每片0.5mg;注射剂:1mg、2mg.
1.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成人口服片剂,首次剂量0.5~1mg,以后每1~2小时服0.5~0.6mg,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胃肠道症状时,即停药。一般总剂量达4~10mg生效。注意在急性发作期用药越早效果越好。如采用静脉注射,首次剂量1~2mg,用生理盐水20ml缓慢注入,时间不少于5分钟,必要时每6~12小时静注0.5~1mg,直至生效,总剂量4~5mg/d。静注效果较口服好,且显著减少胃肠道反应。
2.用于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成人片剂每次0.5~0.6mg,每日2 次或静注1~2mg/d。3.用于痛风的试验性诊断:如用药后急性关节症状缓解,即有助于明确诊断。
1. 有机溶剂提取法
根据秋水仙素及其类似物的性质,一般用乙醇、甲醇和苯作为溶剂提取,该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消耗溶剂少,但提取率低;也有少数文献用水、氯仿、乙酸乙酯等作溶剂。考察溶剂种类、提取时间及提取方式对中药百合中秋水仙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提取剂为乙醇,提取时间为8h,碱化百合粉能显著改善提取效果,提取率从0.95%提高到1.77%。
2.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提取技术。研究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不仅可以用于脂溶性生物碱也可以用于水溶性生物碱,该法比常规法提高1~10倍。它同经典的样品处理方法(如索氏提取,液-液萃取等)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快速、高效;(2)选择性好;(3)污染小、耗样品量少;(4)可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现以超临界流体萃取为例来说明其工艺流程:用CO2-SFE提取光菇子中秋水仙素,用76%的乙醇为夹带剂,粒度10目,萃取压力45kpa,萃取9h,秋水仙素的提取率为0.585%。结果表明:夹带剂为76%的CO2-SFE提取率平均提高为回流萃取法的1.25倍,而且萃取时间减少。
本品早已用于治疗急性痛风,后发现其对细胞分裂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医疗上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如乳腺癌、宫颈癌、食道癌、皮肤癌和慢性骨髓白血病等。但因秋水仙素毒性较大,为了降低毒性和提高疗效,对秋水仙素的结构进行改造,所得到的化合物毒性都有所降低,如秋水仙胺(TMCA,I)、秋水仙甲胺(Demecolcine Ⅱ),现均已用于临床。
秋水仙碱中毒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口服或注射后3d~6d (或更长)出现症状,咽喉烧灼、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尿血、尿闭、手足麻木、四肢酸痛、肌肉痉挛、脱发、瞳孔散大、抽搐、中枢神经麻痹,呼吸抑制死亡。此外还可产生局部反应,如注射给药药液溢漏血管外时,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中毒者多因误服,或药物过量造成,亦有个别则因自杀而用。救治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吞服秋水仙或秋水仙素中毒者禁止使用高锰酸钾等氧化剂,以免秋水仙素在体内氧化生成大量的氧化二秋水仙素而增大毒性。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 T+,T,Xi |
---|---|
危险类别码 | 26/28-41-46 |
安全说明 | 13-45-36/37/39-28-26-5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 1544 6.1/PG 1 |
WGK Germany | 3 |
RTECS号 | GH0700000 |
TSCA | Yes |
危险等级 | 6.1 |
包装类别 | I |
海关编码 | 29399990 |
毒害物质数据 | 64-86-8(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
毒性 | LD50 in rats (mg/kg): 1.6 i.v. (Rosenbloom, Ferguson); in mice (mg/kg): 4.13 i.v. (Beliles) |
提供商 | 语言 |
---|---|
英文
|
|
英文
|
|
英文
|
|
中文
|
|
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