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剂
清洗剂 性质
清洗剂是指那些在设备清洗过程中使用的具备相应的物理、化学、消毒除菌等性能,能够快速高效地清除污垢的溶液。水本身可以有效的清洗设备表面,但它对于非活性有机化合物和一些高价金属盐的沉淀清洗效果较差,它主要是通过机械和加热而起作用。但在水中加入清洗剂,无疑可大大加强清洗效果,除上述的机械和加热作用外,该试剂可有效地渗透、溶解和除掉设备表面的垢质。在工业生产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清洗都属于工业清洗的范畴、食品工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印刷工业、石油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金属加工业、机械工业等都大量应用到清洗技术。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数据,我国民用和工业清洗市场交易金额每年高达3000亿元,业内专家分析,工业清洗占有其中10%左右,也即是每年的保有需求在300亿元左右,随着环境意识和节能要求不断提高,工业清洗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清洗清洁行业,表面活性剂产品也正在不断地向绿色、多功能方向升级换代。
1.乳化作用: 当两相不相溶的液相 (例如乳脂肪和水) 共同存在时形成的体系是很不稳定的,乳脂肪不能很好地分散在冲洗用的水溶液中而随之被冲刷排除。只有当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脂肪油滴才可能以水包油的形式构成溶液中的分散相悬浮在清洗液中,由于乳化而形成乳状液分散在冲洗用的水溶液中而随之被冲刷排除。所以,乳化作用可以除去油脂和防止油污再沉积在设备表面。
2.润湿作用:被清洗的设备表面上,往往黏附有气体、油污或其他物质。每一种污垢在设备表面上发生的界面作用通常是很不相同的,很难用某一种简单的方式说明,而对于附着在乳品加工设备不锈钢表面的油污和固体污垢主要是范德华力作用的结果,是非静电吸附作用,当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洗液其表面张力很低,表面活性剂中的一些非极性基团易于在物质界面发生亲和,产生润湿作用,而极性基团又引导清洗液渗入界面层,使污垢在润湿的设备表面上被清洗液取代下来,且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分散、乳化、水合,形成悬浮体并存留于清洗液中。
3.增溶作用:将试剂分散在溶液中,亲水基团向外伸展,与水亲和,憎水基团之间互相亲和形成胶束后,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或微小颗粒被包容在胶束当中或分子间,例如蛋白质颗粒被包容在琼脂胶束中,溶解度显著增大且呈现透明状。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
4.消泡作用: 在清洗过程中,由于搅拌、液体的注入和流动的方式以及喷射洗涤作用,容易使混入的气体被液体薄膜隔离而形成泡沫,而表面活性剂具有改变液面张力的性质,易于吸附和铺展在液膜上,使液膜的局部张力降低,同时可以带走液膜下方临近的液体,导致液膜变薄,较大泡沫破裂,从而改善清洗液中泡沫的分布状况,提高清洗效率。1.有机溶剂类清洗剂:这类试剂有汽油、煤油、轻柴油及与其性质相似的乙醇、乙醚、丙酮等。这类清洗剂使用简单、方便,但成本较高,使用时需注意防火与通风; 对环境会造成一定污染,也会刺激操作者的皮肤和呼吸系统。
2.水基清洗剂:这类试剂以表面活性剂与助洗剂或其他添加剂配制而成。水基清洗剂的水溶液 (常称化学清洗液)对油脂和水溶性污垢等有良好的清洗能力。有些化学清洗液还具有中间防锈能力,所以,很适用于装配前或装配过程中的清洗。
3.碱液:碱液对油垢有较好的清洗作用。若配制碱液时加入少量的水基清洗剂,如6503、TX-10等,清洗效果更好。
4.三氯乙烯:三氯乙烯具有除油效果高、清洗效果好,且有阻燃性等优点。它的沸点较低,易于汽化和冷凝,且蒸气密度大,不易扩散,故适宜于气相清洗。也可用浸洗、喷洗等。用于气相清洗时,清洗温度一般应控制在87~92℃。温度过高易使三氯乙烯分解,失去清洗能力; 若温度太低,则汽化不充分,也影响清洗效果。气相清洗时,清洗槽内气相清洗区的蒸发面积应大于零件总面积的2倍,槽壁与零件表面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零件截面尺寸的二分之一。
有关清洗剂的概述、清洗原理、常用清洗剂的类型、作用过程、作用特点、选择依据是由Chemicalbook的鲍泉编辑整理。(2016-05-03)在乳品加工的设备清洗过程中,清洗剂的作用过程包括:
1.通过清洗溶液的湿润和渗透作用带走设备表面的杂质。
2.通过皂化脂肪、胶溶蛋白和溶解矿物质,使设备表面的液态和固态垢质移位。
3.通过分散、解聚和乳化作用,使垢质悬浮于清洗液中。
4.通过有效的漂洗程序,防止悬浮的垢质再次沉积在洁净的设备表面。一种好的清洗剂应具备以下特点: 具备适度、有效的软化水作用:
1.能够快速、安全地溶于水中。
2.清洗剂本身应该无毒、无腐蚀性。
3.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4.性质稳定安全,不易分解,贮存期较长。
5.不结块,无粉尘。在选择清洗剂时,可以参考以下方面作为选择依据:
1.被清除污垢的特性 根据污垢的坚实程度、污垢的成分等具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清洗剂。
2.设备材料 选择试剂的原料时要考虑其对设备可能造成的影响,例如要选择对设备的腐蚀性最小的清洗剂原料。
3.清洗方法 无论是手工清洗、循环清洗还是使用特殊设备清洗,都要考虑清洗剂本身的酸碱度和泡沫特性。
4.清洗用水的硬度 要根据清洗用水中钙、镁盐的含量,考虑添加不同程度的螯合剂,而且要相应增加清洗剂的浓度。
5.是否兼有杀菌性 选择清洗剂原料时既要考虑清洗剂成分的相容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在清洗剂发挥作用之前,不能丧失其杀菌性。
1.乳化作用: 当两相不相溶的液相 (例如乳脂肪和水) 共同存在时形成的体系是很不稳定的,乳脂肪不能很好地分散在冲洗用的水溶液中而随之被冲刷排除。只有当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脂肪油滴才可能以水包油的形式构成溶液中的分散相悬浮在清洗液中,由于乳化而形成乳状液分散在冲洗用的水溶液中而随之被冲刷排除。所以,乳化作用可以除去油脂和防止油污再沉积在设备表面。
2.润湿作用:被清洗的设备表面上,往往黏附有气体、油污或其他物质。每一种污垢在设备表面上发生的界面作用通常是很不相同的,很难用某一种简单的方式说明,而对于附着在乳品加工设备不锈钢表面的油污和固体污垢主要是范德华力作用的结果,是非静电吸附作用,当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洗液其表面张力很低,表面活性剂中的一些非极性基团易于在物质界面发生亲和,产生润湿作用,而极性基团又引导清洗液渗入界面层,使污垢在润湿的设备表面上被清洗液取代下来,且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分散、乳化、水合,形成悬浮体并存留于清洗液中。
3.增溶作用:将试剂分散在溶液中,亲水基团向外伸展,与水亲和,憎水基团之间互相亲和形成胶束后,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或微小颗粒被包容在胶束当中或分子间,例如蛋白质颗粒被包容在琼脂胶束中,溶解度显著增大且呈现透明状。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
4.消泡作用: 在清洗过程中,由于搅拌、液体的注入和流动的方式以及喷射洗涤作用,容易使混入的气体被液体薄膜隔离而形成泡沫,而表面活性剂具有改变液面张力的性质,易于吸附和铺展在液膜上,使液膜的局部张力降低,同时可以带走液膜下方临近的液体,导致液膜变薄,较大泡沫破裂,从而改善清洗液中泡沫的分布状况,提高清洗效率。1.有机溶剂类清洗剂:这类试剂有汽油、煤油、轻柴油及与其性质相似的乙醇、乙醚、丙酮等。这类清洗剂使用简单、方便,但成本较高,使用时需注意防火与通风; 对环境会造成一定污染,也会刺激操作者的皮肤和呼吸系统。
2.水基清洗剂:这类试剂以表面活性剂与助洗剂或其他添加剂配制而成。水基清洗剂的水溶液 (常称化学清洗液)对油脂和水溶性污垢等有良好的清洗能力。有些化学清洗液还具有中间防锈能力,所以,很适用于装配前或装配过程中的清洗。
3.碱液:碱液对油垢有较好的清洗作用。若配制碱液时加入少量的水基清洗剂,如6503、TX-10等,清洗效果更好。
4.三氯乙烯:三氯乙烯具有除油效果高、清洗效果好,且有阻燃性等优点。它的沸点较低,易于汽化和冷凝,且蒸气密度大,不易扩散,故适宜于气相清洗。也可用浸洗、喷洗等。用于气相清洗时,清洗温度一般应控制在87~92℃。温度过高易使三氯乙烯分解,失去清洗能力; 若温度太低,则汽化不充分,也影响清洗效果。气相清洗时,清洗槽内气相清洗区的蒸发面积应大于零件总面积的2倍,槽壁与零件表面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零件截面尺寸的二分之一。
有关清洗剂的概述、清洗原理、常用清洗剂的类型、作用过程、作用特点、选择依据是由Chemicalbook的鲍泉编辑整理。(2016-05-03)在乳品加工的设备清洗过程中,清洗剂的作用过程包括:
1.通过清洗溶液的湿润和渗透作用带走设备表面的杂质。
2.通过皂化脂肪、胶溶蛋白和溶解矿物质,使设备表面的液态和固态垢质移位。
3.通过分散、解聚和乳化作用,使垢质悬浮于清洗液中。
4.通过有效的漂洗程序,防止悬浮的垢质再次沉积在洁净的设备表面。一种好的清洗剂应具备以下特点: 具备适度、有效的软化水作用:
1.能够快速、安全地溶于水中。
2.清洗剂本身应该无毒、无腐蚀性。
3.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4.性质稳定安全,不易分解,贮存期较长。
5.不结块,无粉尘。在选择清洗剂时,可以参考以下方面作为选择依据:
1.被清除污垢的特性 根据污垢的坚实程度、污垢的成分等具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清洗剂。
2.设备材料 选择试剂的原料时要考虑其对设备可能造成的影响,例如要选择对设备的腐蚀性最小的清洗剂原料。
3.清洗方法 无论是手工清洗、循环清洗还是使用特殊设备清洗,都要考虑清洗剂本身的酸碱度和泡沫特性。
4.清洗用水的硬度 要根据清洗用水中钙、镁盐的含量,考虑添加不同程度的螯合剂,而且要相应增加清洗剂的浓度。
5.是否兼有杀菌性 选择清洗剂原料时既要考虑清洗剂成分的相容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在清洗剂发挥作用之前,不能丧失其杀菌性。
用途
用于机械、电子、日用行业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