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是一种中药草本植物,叫龙吐珠或者珠仔草。它全草可以入药,多在秋天采收,采收以后晒干即可入药。它有时与罗汉果结合制成热饮,如广西罗汉果或罗汉果珍珠和蛇舌草饮料。白花蛇舌草已被用作几种中药配方的主要成分,用于临床治疗结肠直肠癌。野生白花蛇舌草在中国、日本和尼泊尔都有发现。它是一年生细长草本植物,上升至平卧,高 50 厘米;茎略扁平至圆柱形或幼茎有时有四棱形,稀疏至密集地被微柔毛、粗糙或脱落至无毛,同样在棱角和侧面无毛或被微柔毛。
白花蛇舌草、二叶葎、竹叶菜
白花蛇舌草含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等。
白花蛇舌草,又名:二叶葎。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纤弱,略带方形或圆柱形,秃净无毛。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厘米,宽1~3毫米,革质;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毫米,顶端有细齿。花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无柄或近于无柄;花萼筒状,4裂,裂片边缘具短刺毛;花冠漏斗形,长约3毫米。纯白色,先端4深裂.秃净;雄蕊4;子房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状。蒴果,扁球形,直径2~3毫米,室背开裂,花萼宿存。种子棕黄色,极细小。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白花蛇舌草喜温暖潮湿环境,需要充足的阳光,不耐干旱和积水,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壤土为佳。产于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安徽、云南等省区;多见于水田、田埂和湿润的旷地。国外分布于热带亚洲,西至尼泊尔,日本亦产。
白花蛇舌草的功效与作用包括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等。
清热解毒:白花蛇舌草味苦性寒,有一定的清泄功效,遵医嘱使用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热邪,帮助减轻肺燥咳嗽。
消痈散结:白花蛇舌草有一定的消痈散结的功效,适当使用对减轻疖肿疮疡有一定辅助作用。
利湿通淋:白花蛇舌草入肺、大肠、小肠等经,适当使用可以帮助调节机体水液运化和布输,有一定的利湿通淋的作用。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阑尾炎、肝炎、泌尿系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喉炎、跌打损伤
白花蛇舌草属于中药清热解毒药的范畴,其性寒,味苦、甘,归胃经、大肠经、小肠经,常见副作用主要体现在损伤脾胃或阳气、加重宫寒、月经紊乱、增加流产风险、血压降低、肾功能损害等方面,尤其对于部分特殊人群。
损伤脾胃或阳气:白花蛇舌草性味苦寒,虽然解毒效果较好,但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或是对脾胃造成一定损伤。对于本身脾胃较虚弱或体寒的患者,应该慎用白花蛇舌草,否则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
加重宫寒:对于宫寒的女性,也不适宜服用白花蛇舌草,因为该药物的苦寒性味可能加重宫寒,从而导致痛经症状加重;
月经紊乱:处于月经期的女性不适于服用白花蛇舌草,该药物性寒,使用后可能导致女性体内产生瘀血,而容易造成月经紊乱,经血颜色变深,伴有血块;
增加流产风险:由于白花蛇舌草的苦寒特性,妊娠期女性也不适宜使用该药物,否则容易导致阴道异常出血,或增加流产的风险;
血压降低:白花蛇舌草具有一定降血压作用,所以低血压人群不适宜服用白花蛇舌草,以免造成血压进一步降低;
肾功能损害:由于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成分需要经肾脏代谢,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该药物,以免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晾干,过筛。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小段,根、茎、叶、花、果混合。茎细具纵棱,表面浚棕色或棕黑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多破碎,极皱缩,灰绿色或棕黑色。花白色腋生。蒴果扁球形。气微,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