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来源于檀香科植物檀香树的心材,经过精心提取和加工后,成为了我们熟知的药材。在中医药学中,檀香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被誉为“理气之品”。它能够有效地调节人体的气机,对于胸闷、脘腹胀痛等症状有着不错的缓解作用。同时,檀香还具有温中止痛、散寒解表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寒凝气滞引起的疼痛。
印度檀香、白檀、白檀木、旃(zhān)檀、真檀、檀香木
含挥发油3%~5%,其主要成分为a-檀香醇及β-檀香醇,占90%以上,并含a-檀香萜烯及β-檀香萜烯、檀香烯、檀香二环酮、檀香酸、檀香酮、檀油酸、檀油醇、紫檀萜醛等。
常绿小乔木,高约10米;枝圆柱状,带灰褐色,具有条纹,有多数皮孔和半圆形的叶痕;小枝细长,淡绿色,节间稍肿大。叶为椭圆状卵形,膜质,长4-8厘米,宽2-4厘米,顶端锐尖,基部为楔形或阔楔形,多少下延,边缘波状,稍外折,背面有白粉,中脉在背面凸起,侧脉约10对,网脉不明显;叶柄细长,长1-1.5厘米。三歧聚伞式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苞片有2枚,微小,位于花序的基部,为钻状披针形,早落;总花梗长2-5厘米。花被管为钟状,淡绿色;花被有4裂,裂片为卵状三角形,内部初时绿黄色,后呈深棕红色;雄蕊有4枚,外伸;花盘裂片为卵圆形,花柱深红色,柱头有浅3(-4)裂。核果长1-1.2厘米,直径约1厘米,外果皮肉质多汁,成熟时深紫红色至紫黑色,顶端稍平坦,花被残痕直径5-6毫米,宿存花柱基多少隆起,内果皮具有纵稜3-4条。花期为5-6月,果期为7-9月。
原产于太平洋岛屿,主要以印度栽培最多,在中国广东、台湾也有栽培。檀香适宜生长在23-35℃之间,降雨量在600-1600毫米之间的地域。檀香根部最忌积水,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
檀香具有很好的消炎、抗菌、催情、镇咳、袪痰、补身、收敛作用。檀香不仅有调理敏感肤质,防止肌肤老化的功效,还可驱瘟辟疫,安抚神经,辅助冥思、提神静心之功效。当粘膜发炎时,檀香可舒缓病情,更可以刺激免疫系统,预防细菌再度感染。它还可以用来治疗灼热,并且其收敛的特性,对腹泻亦有帮助。
檀香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可用来治疗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胆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发热、呕吐等病症,对龟裂、富贵手、黑斑、蚊虫咬伤等症特别有效,古来就是对治皮肤病的重要药品。
檀香不宜在密闭的空气中点燃,因为檀香在点燃的过程中会消耗掉空气中大量的氧气,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也会产生大量的尘埃,有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檀香点多了容易上火,甚至会引起喉咙痛、口疮等症状。因此,在使用檀香时一定要适量,避免过度使用。此外,阴虚火旺,实热吐衄(nv)者慎用。
檀香的炮制方法:1、取原药材,除去杂质,镑片或锯成小段后劈成小碎块。2、取原药材,加水浸泡3-5d后,蒸1-1.5h,取出,镑成1mm厚的片,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