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4-3
中文名称
正己烷
英文名称
Hexane
CAS
110-54-3
EINECS 编号
203-523-4
分子式
C6H14
MDL 编号
MFCD02179311
分子量
86.18
MOL 文件
110-54-3.mol
更新日期
2025/04/25 18:52:08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二丙基已烷
正己烷
正己烷,已级烷
正己烷(农残级)
混合烷烃
己烷类
正己烷, SPECTROPHOTOMETRIC GRADE, 95+%
正己烷, SPECTROPHOTOMETRIC GRADE, 95+%, PACKAGED UNDER ARG
正己烷, HPLC GRADE, 95+%
正己烷, ANHYDROUS
正己烷, ENVIRONMENTAL GRADE, 95+%
英文别名
HEXANEHEXANES
ISOHEXANE
ISOHEXANES
NAPHTHA SOLVENT
commercialhexane
dipropyl
Esani
Exxsol hexane
Gettysolve-B
Heksan
heksan(polish)
hexane(non-specificname)
Hexanen
n-C6H14
NCI-C60571
n-Hexan
normalhexane
Skellysolve B
skellysolveb
所属类别
食品添加剂: 食品加工助剂: 溶剂和助溶剂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性质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外观性状无色易挥发液体。 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酮类等有机溶剂。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95 °C
沸点68.95 °C(lit.)
密度0.659 g/mL at 25 °C(lit.)
蒸气密度3.5 (vs air)
蒸气压40 mm Hg ( 20 °C)
折射率n20/D 1.388
闪点30 °F
储存条件Store at RT.
溶解度极易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
酸度系数(pKa)>14 (Schwarzenbach et al., 1993)
形态液体
比重0.660 (20/4℃)
颜色无色
PH值7
气味 (Odor)可检测至65至248ppm的轻微类似汽油的气味
相对极性0.009
爆炸极限值(explosive limit)1.0-8.1%(V)
嗅觉阈值(Odor Threshold)1.5ppm
水溶解性insoluble
最大波长(λmax)λ: 200 nm Amax: ≤0.70
λ: 225 nm Amax: ≤0.10
λ: 250 nm Amax: ≤0.01
λ: 225 nm Amax: ≤0.10
λ: 250 nm Amax: ≤0.01
Merck14,4694
检测方法GC
BRN1730733
Henry's Law Constant0.238, 0.413, 0.883, 0.768, and 1.56 at 10, 15, 20, 25, and 30 °C, respectively (EPICS, Ashworth
et al., 1988)
Dielectric constant2.0(-90℃)
暴露限值TLV-TWA 50 ppm (~175 mg/m3) (ACGIH),
500 ppm (~1750 mg/m3) (OSHA); IDLH
5000 ppm (NIOSH).
介电常数2.0(-90℃)
稳定性稳定的。与氧化剂、氯、氟、高氯酸镁不相容。高度易燃。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注意低闪点。
InChIKeyVLKZOEOYAKHREP-UHFFFAOYSA-N
LogP4 at 20℃ and pH7
NIST化学物质信息Hexane(110-54-3)
EPA化学物质信息Hexane (110-54-3)
参考技术标准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密度(20℃)kg/m3 660-681 GB/T1884 GB/T1885
馏程℃ 初馏点,不低于66.5℃ 干点,不高于68.6℃
气味 无残留异味
贝壳松脂丁醇值 43.5 GB/T11134
溴指数,不大于 1000 GB/T11138
颜色:铂-钴色号不小于 10 GB/T3555 GB/T3143 不挥发物, mg/100ml,不大于 1
硫含量, ppm 不大于 5 SH/T0253
苯含量, ppm 不大于 100 GB/T17474
正己烷(%)大于 80
密度(20℃)kg/m3 660-681 GB/T1884 GB/T1885
馏程℃ 初馏点,不低于66.5℃ 干点,不高于68.6℃
气味 无残留异味
贝壳松脂丁醇值 43.5 GB/T11134
溴指数,不大于 1000 GB/T11138
颜色:铂-钴色号不小于 10 GB/T3555 GB/T3143 不挥发物, mg/100ml,不大于 1
硫含量, ppm 不大于 5 SH/T0253
苯含量, ppm 不大于 100 GB/T17474
正己烷(%)大于 80
安全数据
警示词危险
危险品标志F,Xn,N
危险品运输编号UN 3295 3/PG 2
职业暴露等级A
职业暴露限值TWA: 50 ppm (180 mg/m3)
WGK Germany3
RTECS号MN9275000
F3-10
自燃温度225 °C
TSCAYes
危险等级3
正已烷(110-54-3)中毒的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
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已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口服中毒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2.慢性中毒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正已烷可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起病隐匿而缓慢。
(1)轻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感觉异常和感觉低下;即麻木,触、痛觉和震动、位置觉减退,以下肢为重,肌肉疼痛,登高时明显,肌无力,腱反射减退。感觉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2)重症:出现运动型神经病。首先表现下肢远端无力,合并肌肉疼痛或痉挛,腓肠肌压痛。腱反射消失较少,且仅限于跟腱反射。上肢较少受累。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触、痛觉消失限于四肢远端手足部,震动觉、位置觉仅轻度减退。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此外,正已烷可抑制血胆碱酯酶,并可用解磷定复能。
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已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口服中毒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2.慢性中毒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正已烷可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起病隐匿而缓慢。
(1)轻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感觉异常和感觉低下;即麻木,触、痛觉和震动、位置觉减退,以下肢为重,肌肉疼痛,登高时明显,肌无力,腱反射减退。感觉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2)重症:出现运动型神经病。首先表现下肢远端无力,合并肌肉疼痛或痉挛,腓肠肌压痛。腱反射消失较少,且仅限于跟腱反射。上肢较少受累。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触、痛觉消失限于四肢远端手足部,震动觉、位置觉仅轻度减退。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此外,正已烷可抑制血胆碱酯酶,并可用解磷定复能。
包装类别II
海关编码29011000
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1,100 ppm [10% LEL]
应用领域
用途一
用于溶剂、萃取、有机合成,如用于电子行业清洗,制药行业中作萃取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等用途二
用于溶剂、萃取、有机合成,电子行业用于清洗,制药工业中作萃取剂,也是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用途三
用作分析试剂和溶剂用途四
萃取溶剂。用途五
主要用作溶剂,如植物油抽提溶剂、丙烯聚合溶剂、橡胶和涂料溶剂、颜料稀释剂。用于大豆、米糠、棉籽等各种食用油脂和香辛料中油脂等的抽提。此外,它还是高辛烷值燃料。用途六
溶剂。甲醇中水分测定。紫外光谱分析。农药残留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析标准。生化研究,蛋白质顺序分析。测定矿物折光率。有机合成。温度计中代替汞。参考质量标准
FCC,1996;FAO/WHO,1998
▼
▲
苯(ASTM法D 4307,聚环芳香烃,
≤0.05%
气相色谱法)
呈色
≤10
馏程(馏出量95%)
64~71℃
重金属(以Pb计)
≤lmg/kg
不挥发残渣
≤10mg/kg
相对密度(d2525)0.655~0.675
硫(ASTM法D 3120)
≤5mg/kg
Ⅱ.GB 17602-1998工业己烷,可用作植物油
萃取溶剂。
试验方法
GB/T 1885
气味@无残留异味@一
贝壳松脂丁醇值@报告@GB/T 11134
溴指数@≤1000@GB/T 11136
颜色(满足二指标之一)
赛波特色号@≤+28@GB/T 3555
铂一钴色号(GT-11-1) @≤10@GB/T 3143
馏程
初馏点@≥63℃
干点@≤71℃
硫含量@≤10mg/kg@SH/T 0253
不挥发物@≤1mg/100ml
苯含量@≤0.1%(m/m)GB/T 17474
制备方法
方法一
由石油馏分中分馏而得(见19313)。方法二
正已烷在直馏汽油、铂重整抽余油或湿性天然气中的含量为1%-15%左右。目前工业生产主要从铂重整装置的抽余油(含己烷11%-13%)中分离。将抽余油精馏分离,除去轻组分和重组,得含正已烷60%-80%的馏分。采用双塔连续精馏,再经0501型催化剂加氢,除去苯等不饱和烃,得合格正已烷。美国还采用吸附分离法制备正己烷。上下游产品信息
下游产品
左旋肉碱酒石酸盐1-(2-甲氧苯基)哌嗪3-氯苯并呋喃-2-羧肼[双(三氟乙酰氧基)碘]苯N-甲基-邻甲基苯胺间乙酰苯甲酸3-氯苯并噻吩-2-羧酸甲酯2,5-二氯异烟酸N-叔丁氧羰基-4-氨基-3-吡啶甲醛双二异丙基氨基氯化磷2'-溴乙酰苯胺2-对氯苯基-1-甲基-5-三氟甲基-2-吡咯啉-3-腈4-BOC-氨基烟酸(1R,3S)-3-氨基环戊羧酸5-溴-2-吡啶羧酸氰基亚甲基三正丁基膦3-氯苯并ób]噻酚-2-羰酰氯3-氯苯并(B)噻吩-2-羧酸1-甲基-1H-咪唑-2-甲醛1,2-二(二甲基硅烷基)苯1,1'-双(二异丙基膦)二茂铁1,1'-二茂铁二甲醛(1R,4S)-4-氨基环戊-2-烯甲酸单辛酸甘油酯芥花籽油5-氯-2-硝基苯甲醛双(二乙胺基)氯磷菜籽油。超甘油化胭脂树橙玉米黄辣椒红色素净种灵110-54-3(安全特性,毒性,储运)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可爆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刺激数据
眼- 兔子 10 毫克 轻度毒性分级
低毒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28710 毫克/公斤; 吸入-小鼠 LCL0: 120000 毫克/立方米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 燃烧产生刺激烟雾类别
易燃液体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泡沫职业标准
TWA 180 毫克/ 立方米毒性防护
防护措施
中等毒性,人体皮肤、眼睛接触后会引起炎症。吸入蒸气,可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吸收高浓度可产生全身性麻醉。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4%(vol)。操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具,操作现场注意通风。常见问题列表
概述
正己烷别名己烷,分子式C6H14,分子量为86.2,属于直链饱和脂肪烃类,由原油裂解及分馏获得。外观为无色具汽油味,有挥发性的液体,熔点(MP)为95℃,沸点为68.95℃,蒸气密度为2.97(空气=1),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正己烷为有机溶剂,常用于橡胶、制药、香水、制鞋、皮革、纺织、家具、油漆等生产过程。近年来正己烷作为稀剂释用于黏合剂生产,或作为有机清洁剂使用,成为我国群体职业性正己烷中毒事件的元凶。碳氢化合物
正己烷是石油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石油醚和石脑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略带石油气味。易挥发,蒸气重于空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 1.18%~7.4%(体积分数)。 正己烷广泛用作食油提取溶剂、橡胶溶剂、人造革整理剂、精密器件清洗剂、衣服去污剂、医药片剂洗涤剂以及配制混合溶剂等。人在5000ppm发生急性中毒,自觉症状为眩晕。在高浓度下能刺激眼、鼻及咽喉的粘膜,有麻醉作用。动物试验表明,大鼠连续吸入400~600ppm正己烷,45~69天时发生左右对称性足下垂症,神经纤维显著增生。在体内一部分正己烷经代谢生成2-己酮 (甲基丁基甲酮)和2,5-己二酮。一般认为这类代谢物能阻碍神经纤维内的物质输送,而造成神经损伤。混合暴露时,乙基甲基甲酮有增强正己烷毒性的作用,而甲苯可使其毒性减弱,其它物质也容易改变正己烷的毒性。作业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日本规定为100ppm (360mg/m3),美国为50ppm(180mg/m3)。其异构体的最高容许浓度为500ppm(1800mg/m3)。正己烷存在4种同分异构体,均为无色易挥发易燃的液体烷烃,有微弱的特殊气味。2-甲基戊烷(异己烷)、3-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二异丙基烷)、2,2-二甲基丁烷(新己烷)。
作用与用途
正己烷为有机溶剂,有良好的黏性,常用于橡胶食品、制药、香水、制鞋、胶带、制球、研磨(grinding)、皮革、纺织、家具、油漆工业、或为稀释、或为清洁溶剂、或为黏胶。另外可为萃取种籽油(seed-oil)时之溶剂(如大豆油、棉籽油、亚麻子油(flax)、花生、红花籽油(safflower)等;亦可为制造聚合物之原料;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乙烯(polyethylene)。正已烷中毒与健康危害
正己烷短期暴露的有害作用及症状:吸入或暴露超过500mg/kg可引起头痛。急性腹泻、脸发烧、手指和脚趾麻木与虚弱。暴露超过1300mg/kg还可引起恶心、鼻炎及咽喉炎。暴露超过1500mg/kg除可引起上述症状外,还引起视力模糊、食欲减退和降低体重。如果停止暴露则大多数症状在几个月内消失。液体正己烷吸到肺部可引起肺炎。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生产环境中正己烷气体而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工业用品中正己烷常含有一定量的苯、甲苯等有机物,植物油提取、合成橡胶、聚乙烯薄膜印刷等行业均可接触到正己烷溶剂。进入人体后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代谢的影响,致神经纤维变性,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远端触、痛、温觉减退,肌 力下降或肢体瘫痪等。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轻症病人应尽早脱离正己烷作业,中度病人一般可治愈,重症病人可留下终身残疾。
1957年,意大利率先报道了制鞋行业中发生了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的病例;1968年,日本学者报道塑料凉鞋生产工人因接触正己烷导致近百人的周围神经损害群体发病;此后美国、加拿大、巴西、南非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也相继有正己烷慢性中毒的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群体正己烷慢性中毒发病,尤其是近年来沿海地区生产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制鞋、电子元件生产、箱包生产等领域,正己烷慢性中毒作为有机溶剂职业中毒的代表性病种,屡屡制造事端,给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侵害。
毒性
沸点为62~82℃者,ADI以GMP为限(FAO/WHO,2001)。使用限量
GMP。知名试剂公司产品信息
Acros Organics
正已烷n-Hexane, for analysis, 99+%(110-54-3)
Sigma Aldrich
110-54-3(sigmaald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