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二氯-1H-吡咯并[3,2-C吡啶的制备和应用

2021/12/10 11:20:31

背景及概述[1]

4,6-二氯-1H-吡咯并[3,2-C吡啶是一种有机中间体,可由2,6-二氯-4-硝基-吡啶为原料,关环制备得到。有文献报道其可用于制备流感病毒复制抑制剂。

制备[1]

将2,6-二氯-4-硝基-吡啶 (11 g, 57mmol) 溶解在无水四氢呋喃 (300 mL) 中,冷却至-78°C,并用溴(乙烯基)镁(THF中的1 M,200毫升,200毫摩尔)。使反应在该温度下反应1小时,然后升温至-20℃。然后用200ml NH4Cl水溶液淬灭反应混合物,并将所得混合物分配在乙酸乙酯中。水层用200ml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的有机层用Na2SO4干燥,过滤并真空浓缩。通过使用120g柱和梯度环己烷:0-100%乙酸乙酯,然后用40g柱和梯度二氯甲烷:0-10%乙酸乙酯的Combi快速色谱法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棕色固体,产量0.150克,1.4%。

应用[1]

4,6-二氯-1H-吡咯并[3,2-C吡啶可用于制备具有下述结构的流感病毒复制抑制剂,是一种RNA聚合酶抑制剂的新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可以制备用于预防、处理、治疗或减轻患者病毒感染疾病的药物的用途。

流感病毒是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的RNA病毒,属于流感病毒属。根据病毒粒子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的抗原特性及基因特性的不同,流感病毒主要分为A、B、C三型,也称甲、乙、丙三型。三型病毒具有相似的生化和生物学特征。病毒颗粒直径为80-120nm,并且通常近似球体,但可能出现丝状形式。病毒由三层构成,内层为病毒核衣壳,含核蛋白(NP)、P蛋白和RNA。NP是可溶性抗原(S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抗原性稳定。P蛋白(P1、P2、P3)可能是RNA转录和复制所需的多聚酶。中层为病毒囊膜,由一层类脂体和一层膜蛋白(MP)构成,MP抗原性稳定,也具有型特异性。外层为两种不同糖蛋白构成的辐射状突起,即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H能引起红细胞凝集,是病毒吸咐于敏感细胞表面的工具,N则能水解粘液蛋白,水解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是病毒复制完成后脱离细胞表面的工具。H和N均有变异特性,故只有株特异的抗原性,其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PCT Int. Appl., 2013156431, 24 Oct 2013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 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文章中涉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等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阅读量:132 0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4,6-二氯-1H-吡咯并[3,2-C吡啶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